【本報訊】研究經年的存款保障計劃下周一正式在港推行,為小存戶提供安全網。本港所有持牌銀行均須參與,每間銀行每名存戶(不論戶口多少)受保存款上限為10萬元(以淨額計算),大額存戶則首10萬元存款受保。 記者:劉美儀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簡稱存保會)總裁李令翔表示,若真的出現銀行倒閉,希望最快兩個星期內發放中期補償,六星期內發放所有賠償。存保計劃現時覆蓋全港超過八成存戶,若有關比率降至八成以下,或結構性存款存戶佔總存戶比率增至3%時,均會觸動機制覆檢保額是否足夠。
難將保費轉嫁客戶
結構性存款(本金與利率、滙率等掛鈎的產品)、用作抵押的存款、年期超過五年的定存,以及銀行存放於另一銀行的同業存款,均不在受保之列。存保制下,受保存款額約佔銀行總存款額約16%。
存保會及銀行界相信,基於競爭壓力,銀行難將保費轉嫁客戶。存保會主席陳志輝指出,本港是競爭大及透明度高的市場,存保制推行後,銀行要間接增收其他費用補償成本上升,機會較微,料業界亦不會「輕舉妄動」將保費轉嫁。李令翔則指出,轉嫁與否屬商業決定,但銀行被徵收的保費甚便宜,平均為受保存款額的0.08%,以國際標準而言水平甚低。
目標基金為13億元
存保計劃預計目標基金為13億元,按有關水平為受保存款額0.3%計算,目前受保存款額超過4,300億元,李令翔說,當四年後滾存額達標時,銀行平均保費可能降至0.01%。不過,隨着市況轉變,0.3%指標是可以檢討及轉變,但一旦改變,須牽涉附屬法例的訂立。
由於存保基金發放賠償,是先靠外滙基金提供流動信貸支付,待銀行清盤後,存保會享有優先索償權取回補償額,再償還外滙基金,故即使下周有銀行倒閉,存保會亦有足夠資金發放予受保存戶。
辦展覽增公眾認識
中信嘉華銀行執行副總裁零售銀行部主管林劉德美表示,存保制實施,令客戶更有信心將存款存入中小銀行,鑑於本港市場競爭激烈,她不認為成本轉予客戶的做法可行。
對於存保制推行後,銀行會否對存款利率作調整,以彌補保費成本,星展銀行(香港)零售業務總監張耀堂認為比較困難。
存保會將於10月起至明年1月,在11個屋邨商場及人流高的地鐵站內,舉辦存保制巡迴展覽,提高公眾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