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天然氣只不過是開採石油時的副產品。大家還記得八十年代鑽油台上那個噴火的喉管嗎?當時根本沒有人想用天然氣來作甚麼,一來天然氣不易儲存,運送亦不方便,所以就地將鑽出來的天然氣燒掉便算。要不是油價由911前10元不到一桶,升至今天最少60元,天然氣真的不會像今天般成為新聞焦點。
外電說,英國對沖基金AmaranthAdvisors在天然氣期貨市場上損手爛腳,在一個星期內輸掉50億美金,世界各國財金大臣都怕得要死,擔心今次會是1998年LTCM爆煲事件的翻版。
非偷非搶非騙管啥
Amaranth其實就是中文的莧(菜)科,利世民不知道為何這個基金的創辦人要為公司起個如此「騎呢」的名字。不過要知道對沖基金中的都是怪人,要不是傳統金融界容不下的「反派」,就是那些接受不了辦公室文化的財經「叛亂分子」,叫自己的基金做「莧菜」,就有如我們的老闆將報紙叫「蘋果」一樣,可以有很深刻的意見,也可以是隨口的一句,總之好玩便是。
AmaranthAdvisors出事,當官的找到機會自然乘機抽水,又說監管,又說危險。說穿了,其實只不過是看不過眼財經浪子的反叛,這些循規蹈矩的官員和銀行家,辛辛苦苦經營幾十年,才到今天的高位,見到這些金融界游離分子,在短時間便有成績,那種酸溜溜的味道,連十萬九千丈外的香港也隱隱嗅得到。
對沖基金一不是偷,二不是搶,三不是騙,究竟當官的憑甚麼去監管?還不是在「風險」兩個字上大做文章?對沖基金將風險無限放大有甚麼錯?投資者早就知道對沖基金是高風險的玩意,借錢給對沖基金的銀行,當然也知道風險為何物,怕風險的不是投資者,是公務員。要不是這些人在青年時代就被人思想灌輸,一心要找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又怎會跑去當公務員?不過,怕風險不是錯,他們錯就錯在要其他人一起逃避風險。
不要囉唆getlost
市場運作其實就是風險的不斷平衡和分配。曾經有所謂的企業顧問說,新產品由概念到成功,機會率只得5%失敗的產品,可以令一間公司由盛而衰,令創業者傾家蕩產,風險夠高吧?難道官僚又要禁止新產品,禁止創業嗎?為創業者和開發新產品融資難道沒有風險?官僚又要禁止venturecapital嗎?
還是金融時報的玩笑有class。原來Amaranth這種植物科屬之中,有一個品種的俗名叫love-lies-bleeding(愛.謊話.大出血),Lex的作者笑AmaranthAdvisors「大出血」是因為錯愛了原材料(的謊話?)。當然,金融時報更有class者,就是當頭棒喝那些無病呻吟,叫監管投訴對沖基金輸大錢的人。事實上,AmaranthAdvisors只不過是被callmargin,除了基金本身的投資者之外,根本沒有任何人受傷害,今次盡其量是對沖基金投資者的警告,其他的人還是getlost。
孫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