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蘋果電腦在一年一度的美國體壇盛事「超級碗」中,放了一個只播了一次經典的廣告:昏暗的隧道裏,一群木無表情、剃光了頭的人,排着隊,以機械步伐,走進一個大堂。大堂掛了一個巨型屏幕,正播放着一個獨裁者的宣言。鏡頭一轉,一位身穿白色背心紅色熱褲的女郎,奮力奔跑,背後追着數名警察。女郎跑到大堂裏,把手中的鐵鎚朝巨型屏幕擲過去。結果屏幕粉碎,群眾如夢初醒。顯然,導演RidleyScott是以小說《1984》內描述的極權社會借題發揮了。
* * *
梁振英撰文,要求政府重新檢討不干預政策是否過時,建議向新加坡取經。先要說明,一九九四年,一位學者在《國際先驅報》不點名批評某國家的執政黨,在選舉中以司法手段打擊對手。當時新加坡元首李光耀對號入坐,羅列了自己統領的執政黨把對手告到破產例子,作為控告《國際先驅報》誹謗證據。因此要說清楚,我們的心思跟梁振英一樣,對新加坡異常仰慕及嚮往。
新加坡不就是烏托邦嗎?你看,新加坡的國民發展排名世界二十五,只低香港三位。人均生產排名全球二十二,只低香港十二位。經濟上,新加坡不比香港差得遠,香港要好好向新加坡學習,聽起來好像有些奇怪,但水向低流,比下有餘,有時向後望望,也不是太過份吧?
不要忘記,新加坡比香港有人情味得多,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政府是家長,很細心照顧市民,足足九成的人,住在政府發展的房屋;超過一半的人,日常用的是由政府運作的交通工具。這還不只,政府還掌管幾乎所有大型企業,包括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新加坡地鐵、新加坡港口、新加坡電力、吉寶集團等等,真是越數越教人興奮!
政府營商,幾乎無孔不入。認識有位朋友,在新加坡做藥物入口生意,辦得成功。有一天,發現政府旗下的企業,竟然也擠進來做這門生意,最後友人結束了公司,轉去做公務員,薪高糧準,好過做老闆,是全賴政府的鼎力幫忙了。
等等,新加坡不是走資本市場的嗎,怎麼會有國營企業?是這樣的,政府不是直接擁有這些企業,而是透過公司,例如梁振英點名稱讚的淡馬錫來控制。有人估算過,單單一間淡馬錫,所持的股票佔了整個股票市場的的一半:淡馬錫這樣舉足輕重,由李光耀的媳婦來做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是理所當然的了。都說是一家人嘛!
淡馬錫貴為國寶,由政府意志投資,眼光應該不賴吧?對,雖然有蘇州工業園等等血本無歸的蝕本貨,但過去十年的回報達到3%,比起最保守美國債券的差一點點兒罷了。政府好心搞的中央公積金,將新加坡人民總賺的四成,交由這樣的官僚主理,國民當然可以高枕無憂。
說開公積金,政府還體貼到在大選前夕,宣布大規模的派錢計劃,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可獲「分紅」。有人投訴,執政黨曾經將選票與組屋翻新掛鈎,聲言投票給反對黨的選區,將不會獲到政府支持翻新社區而淪為貧民區。但試想想,政府這些年來照顧大家的起居飲食,無微不至,要一點票,難道是過份的要求?穿得溫、吃得飽,管他甚麼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公民自由!
所以說,新加坡是個烏托邦,而我的志願就是,希望有一天有幸成為李氏模擬城市遊戲裏的一個蟻民。
蘋果電腦《1984》廣告
http://youtube.com/watch?v=-5C5c8uLWeo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