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好股坐艇唔怕長揸?

實戰理論:好股坐艇唔怕長揸?

一如過往,在聯儲局議息前股市例靜,相信這兩天市況仍會呈現上落市局面。有關息口走勢方面,現時市場佔9成的看法皆認為今次議息會維持利率不變。由於股市已預早反映了此預期,故此,就算真的不加息,對大市應未能構成太大的刺激。
息口見頂是利好還是利淡?此問題在過往已多次討論,關鍵在於市場如何演繹而已。總之一句,多點留意市場在消息公布前將此因素如何反映,若然市場已一面倒作出同一預期,而股市亦朝同一方向預先反映,則消息確實後,便是作「相反理論」之時。
昨日早上做電視直播節目,有觀眾打電話來問建行(939)走勢,此觀眾是在3.8元買入的。又一個典型「中伏」例子。筆者不想用「長揸唔怕」此等例牌答案去替此位朋友做心理輔導,惟有提出犯了錯應要學懂教訓。當日建行急升上3.8元之時,正是市場傳聞其將被納入恒指成份股而令股價搶高,雖云中長線前景看好,但也不是胡亂高追。

浪費機會成本

筆者提出他當日之錯,其實可以學得三個教訓:(一)消息已出而人人皆知,但股價已大升,寧可不賺也不要高追;(二)入恒指成份股不一定是利好股價;(三)長線投資不表示可以胡亂高追。「長揸唔怕」說來輕鬆,但所損失的機會成本不可小覷。
其實近排的電視財經節目,最多人問的除了是中資銀行之外,就是港口股。特別是上一輪新股熱潮上市的天津港(3382)及大連港(2880)。當日大家沉醉新股熱潮,很多散戶明明是想短炒的,見到一上市沽貨後,股價再升,便漸漸出現短炒變長揸的決定。長揸的結果就是股價跌下來,接着長期橫行,令資金受縛。
其實很多新股,像國壽(2628),上市後都是同一個模式,就是首數天放煙花急升,接着急速回落,橫行半年至一年,然後才有動作。投資者與期「守株待兔」地等,倒不如等破位成勢才追。總之大家要弄清楚,想短炒就用短線策略,不要計較賺多賺少;想長線的就要有捱一年半載的心理準備。
金價反彈,紫金(2899)亦慢慢從低位回升,到了今日股價已升至3.84元,還有讀者來問,話未能以筆者的入貨價3.6元買貨,如何是好?其實條數好易計,要博2元的升幅,買貴一兩毫又何妨。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