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會更自主

台灣將會更自主

吳志森時事評論員

施明德連喊數聲「台灣人民萬歲」,百萬人圍城終告落幕,雖有零星衝突,但並無大規模混亂。台灣民眾的質素,經過今次百萬紅師的洗禮,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施明德緊急叫停全台遍地開花計劃;百萬車隊圍高雄、全台罷工等統統急煞,是張弛有道的聰明做法。綠營把反貪腐倒扁「論述」為「有中國勢力支持」,「中國人欺負台灣人」,煽動族群矛盾,激化省籍衝突,是陳水扁遇到逆境時的慣用伎倆。
倒扁運動直插南部民進黨心臟,是極大的政治冒險。運動急速降溫,回歸台北凱道靜坐。仍是遍地開花,但已化整為零。阿扁所到之處,倒扁聲浪處處可聞,示威群眾如影隨形。倒扁溫度既可維持,但又可避過衝突的危險,進退之間,需要有策略的伺機而動。

大學生加入倒扁

陳水扁施以拖字訣等待轉變的目的非常明顯,待群眾的激情淡化。有傳言他在南部設立第二辦公室,以避過台北的遍地紅潮。為了維持反貪腐運動的聲勢,十月十日「天下圍攻」癱瘓總統府,將為運動掀起一個新高潮。
與此同時,大學開課,學生會幹部已成立跨院校小組,準備介入。大學生是社會良心,有理想性和感染力,大學生加入倒扁,將增加運動的道德正當性,減少給抹紅抹黑抹藍的機會。當年野百合學生運動,培養了一批陳水扁嫡系幹部,也造就扁能上台當權。風水輪流轉,陳水扁的政治生命,今回可能反栽在學生運動的手上。

民進黨漸起變化

陳水扁看得很準,拖下去的確會變,但變的不是倒扁運動。隨着運動深遠的影響,民進黨內部開始漸起變化。四大天王各懷鬼胎已是公開秘密,親綠學者連番撰文聯署,要求貪污腐敗失盡民心的陳水扁下台,在知識界造成巨大的影響。新生代國會助理也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黨中央動員挺扁。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陳景峻指,圍城人數超乎預期,是嚴重警訊,將圍城導向藍綠對抗、本土與非本土的意識形態爭議,對民進黨的發展非常不利。民進黨上下已經鬆動,有的基於良心驅使而吶喊,有的為拯救民進黨而呼籲,有的在各自盤算自己的政治利益而表態,與扁割席的結論,也漸趨一致。
對岸看着倒扁運動的發展,介入無從,溫家寶說由台灣人民自己解決,是找不到任何着力點的唯一選擇。運動會將台灣帶到更統還是更獨,是北京最關心的問題。

台灣認同感強烈

一位台灣知名作家告訴我,他在廣場與倒扁民眾交談,得出的印象是,群眾的台灣認同非常強烈。台灣認同或本土認同,不一定就是台獨的意思,而是民眾感覺到自己有力量,也理所當然可以決定和控制自己的命運。總統是他們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選錯了,用自己的方法,上街也好,罷免也好,把他轟下去,毋須外力介入,也堅拒外力介入。
施明德跪喊:「人民的力量不只會推倒貪腐者,人民的力量也將捍衞我們國家的民主、自由、人權,以及主權」,說出了不分藍綠倒扁民眾的心裏話。運動未知會使台灣推向更統還是更獨,但可以肯定的是,民眾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台灣只會更本土,更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