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形象 - 陶傑

十字軍形象 - 陶傑

教宗講話,又冒犯了伊斯蘭,阿拉伯國家喊打喊殺,認定教宗想掀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在世人心目中有什麼聯想?戰後五十年的荷里活電影,把十字軍包上一層浪漫的糖紙。例如《劫後英雄傳》,講李察獅心王出征中東被俘,武士艾雲豪勤王,男主角羅拔泰萊英偉萬狀,女主角伊利莎白泰萊百媚千嬌,十字軍就這樣「包裝」成一支武俠的雄師。
英國五十年代有一套兒童圖書,名叫「小甲蟲歷史叢書」,裏面的插圖,把李察獅心王放在正中,金光閃閃地舉劍劈向四周半裸的阿拉伯兵。
還有電影《萬世英雄》裏的查爾登希士頓,他有時幫阿拉伯人打西班牙人,有時幫西班牙人攻打阿拉伯,殺了女主角蘇菲亞羅蘭的父親,十字軍武士無一不是偶像,就像中國歷史上征伐匈奴的衞青、霍去病、李廣,是中國兒童心中的英雄。

但是在地中海的彼岸,抗擊十字軍、「保衞」耶路撒冷的伊斯蘭民族英雄沙拉丁才是偶像。沙拉丁誕生在伊拉克北部的廸吉,與侯賽因同鄉。侯賽因在巴格達豎立過一幅巨大的宣傳畫,把自己跟沙拉丁畫在一起,就像中國的馬恩列斯一樣,一邊是坦克,一邊是駱駝騎兵,意思就是他才是阿拉伯民族之魂的繼承人,但是沙拉丁是庫爾德裔,侯賽因卻是屠殺庫爾德平民的兇手,對於這一層,伊拉克的老百姓是不許再查詢下去了。在一個沒有自由的國家,問太多問題,就等同不愛國的。
遲至二十一世紀,荷里活的《天國驕雄》才還給沙拉丁一點公道,讓沙拉丁跟十字軍男主角奧蘭度布隆惺惺相惜,平起平坐,但是太晚了。
今天的匈奴,在中國早已滅族了,因此中國兒童的教科書只知道岳飛是英雄,中國人沒有機會聽一聽匈奴那一邊的故事。他們也一定有他們的英雄,但匈奴、西夏、契丹,還有什麼鮮卑、花剌子模,這些在五十年代中國連環圖裏衣飾怪異的妖族,他們不是已經「同化」,就是連文字和語言都消滅了,他們的英雄故事呢?
看《劫後英雄傳》,不要相信十字軍都像羅拔泰萊那樣俠氣縱橫,同樣,讀中國歷史,不要想像衞青、霍去病、岳飛,一個個都像鄭少秋或郭富城。不過阿拉伯人比匈奴們運氣好,他們活了下來,他們敢向布殊SayNo,但是匈奴和契丹,在大漠上只留下一堆荒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