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電視和報章上看到台灣倒扁與挺扁的民眾集會,給筆者最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就是倒扁民眾大都比較年輕,而挺扁民眾就年齡偏老了。
這情景與筆者在二千年和○四年前往台灣觀看總統大選時所得印象正好相反。那時候,國民黨的支持者,大都年紀偏老,而阿扁的支持者則有甚多年輕人。阿扁二千年以「快樂、希望」和「換人做做看」為號召,○四年以「再給阿扁一次機會」爭取連任。二千年時更在年輕人中流行戴「扁帽」,收集有趣的阿扁「公仔」。筆者去到阿扁造勢的會場,擠滿了年輕人,筆者問他們「為甚麼支持阿扁」,回答是「他年輕」,「他跟我們很近」,「國民黨太老了,掌權太久不好,換換看嘛」。年輕人求變,上了年紀的人趨保守,所以,年輕人大都傾向支持阿扁。
六年來劇本翻新,情勢顛倒。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大部份倒扁民眾都相當年輕,包括穿着清涼的辣妹,包括在校的青年學生。從他們在運動中的表現來看,極像香港○三年七一遊行的市民,即中產階層多,全家出動的多。反觀挺扁集會上的民眾,則大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倒扁民眾固然是泛藍的居多,但沒有反台獨的意識形態,而是集中在反貪腐與要求阿扁下台。挺扁民眾則有相當強的台獨意識形態傾向。
意識形態,ideology,也有人音義雙譯為「意底牢結」。國民黨的「統一」是一種意底牢結,民進黨的「獨立」也是一種意底牢結。這種「意」通常只會牢牢結在上了年紀的人身上。年輕人只求現實生活合理,公正,有希望,至於國家民族未來的走向,以及最終的選擇,他們會認為是應該順應形勢、社會的發展,由將來的人去決定。以現在台灣民眾的多數取向來說,就是維持現狀。台獨,他們不反對,但在中國嚴拒之下,也不堅持。統一,當然是決不能接受了。筆者在二千年的阿扁競選造勢集會上問過一些年輕人「是否支持台獨」,大部份人的回答是「沒意見」。
有強烈意底牢結的人,容易被先入為主的「意」所主導,若再受到「意」的煽動,就會有暴民傾向。沒有意底牢結,只是追求公平、公正、合理、個人應有權利的人士,則大多是守法公民。香港有愛國情意結的是上了年紀的維園阿伯,他們也有暴民傾向。而爭民主遊行的多數人則是沒有意底牢結的中產者與年輕人,他們都是守法的良民。台灣的挺扁民眾,在民進黨主席高呼「台灣國」、「紅色恐怖」、「中國人糟蹋我們台灣人」的呼喚之下,也略顯暴民傾向。他們的人數在比例上遠多於香港的維園阿伯。但年輕人不在他們那一邊。年輕人會問,即使是台灣國,難道總統的家人可以貪腐嗎?
支持阿扁的民眾,從幾年前的年輕,變成現在的偏老,說明他大勢已去,時間不在民進黨這一邊。民進黨只有繼續以操弄統獨的意底牢結,維繫少數上了年紀的支持者了。而倒扁的選擇紅色,也說明他們不怕被扣上「與紅色中國掛鈎」的帽子。統獨的意底牢結,看來經這次運動,很難再在台灣的未來選舉中操弄,並發生決定性影響了。
倒扁運動,其實是一次搶救民進黨的運動。若民進黨不迫使阿扁下台,未來的所有選舉,都會敗給國民黨。而國民黨又不思改革,馬英九也施政無能。光憑「廉」這個從政者最起碼的條件,也幾乎肯定能在○八年大選中順利當選,而民進黨就會被阿扁拖住一蹶不振,這樣的發展對台灣來說總不是好事。
逢周二、四、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