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解畫<br>曾蔭權被轟前後矛盾

為「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解畫
曾蔭權被轟前後矛盾

【本報訊】連日來未有開腔證實政府已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的特首曾蔭權,昨天首度向公眾解畫,稱過去歷任財政司的經濟理念一脈相承,沒有背離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場經濟哲學,但同時直認,政府需要在市場明顯失調時採取行動,總之不能以單一口號管窺市場。職工盟李卓人批評曾蔭權「前後矛盾、愈描愈黑」,公民黨黨魁余若薇不滿曾沒有解釋當局干預市場的客觀條件,曾蔭權的解畫行動顯然未成功。 記者:許偉賢

曾蔭權上周一在一個公開場合回應記者提問時指,積極不干預政策並非政府長遠的施政藍圖,引起各方輿論反彈。曾蔭權昨天撰文為事件降溫,指前財政司夏鼎基雖然曾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但隨着經濟轉型,政府施政也不能一成不變,尤其要在市場運作失調時採取行動,暗示積極不干預政策需要改變。
曾蔭權強調,「過去五十多年來的財政司的經濟理念一脈相承之處,在於我們並沒有背離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場經濟哲學」,又指「單以一句口號式的用語,不能管窺今日我們經濟政策的全貌」。曾蔭權全文今日上載政府新聞網www.news.gov.hk。

「係咪冇咗舊嘅政策」

職工盟李卓人直斥曾蔭權「前後矛盾、愈描愈亂」,指「就算係積極干預,都唔等於背棄自由經濟市場啫。你一時又話無呢個政策,一時又話其實做緊嘅嘢同呢個政策一脈相承,咁即係點呢?究竟有定無呢個政策呢,咁樣市民會好混亂」。
曾公開要求曾蔭權澄清政府是否有新施政理念的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對回應同感失望,指「佢最重要係解釋,𠵱家係咪冇咗舊嘅政策,咁新嘅政策又係乜?但我睇完全篇文,都無睇到佢回應呢個問題。」

質疑中英文版本有別

余若薇強調,該黨並非反對政府完全不干預市場,支持有需要時政府施以援手,但認為當局應解釋是否有一套干預市場的客觀準則,例如在什麼時候及以何種手法。她更質疑,為何英文版本中,解釋了何謂「大市場、小政府」,行文暗示政府有需要時會干預;但中文版本卻完全刪了有關部份,對此感到「奇怪」。
另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在另一場合為政府護航,強調坊間對積極不干預政策有不同定義,才引起爭議,當局的基本原則是在有需要時協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