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說話達到最高境界者,盡是老牌政客和商界精英。舉個例,最近電盈SUNDAY雙雙公布中期業績,集團副主席蘇澤光說:「SUNDAY並非集團包袱,反而為集團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第一時間,思哲聯想到,當年董特首在推銷政策,也時有運用「機遇」二字,同一篇講詞出現兩三次,雖沒指出是甚麼機遇,卻能讓人無限聯想,美好將來彷彿就在眼前。不過蘇副主席前面的一句「SUNDAY非集團包袱」說得更妙,事關人人皆知內地3G牌照一出,網通很可能要與電盈拍住上,即使來年中國電訊市場加入世貿,面對世界列強的競爭,不過,SUNDAY擁有高端的3G技術,電盈又有豐富3G營運經驗,再加上與網通合作無間,還有誰敢說SUNDAY是個包袱?
話說得怎樣,絕對影響工作表現。大公司的前線員工培訓,例如電盈的銷售員或客戶服務主任,必定包括對客溝通技巧,也有稿可照念。政府高官幾乎一樣,有專人指導如何回答記者問題。可惜高官不但全程背稿照讀,而且很怕答記者問題,幽默感欠奉。電話推銷員致電舊客,如果聽電話者怨氣重,推銷員隨時被痛罵,還要處理大堆無厘頭問題和粗口,但醒目風趣的推銷員,不會俾人問到口啞啞之餘,最終能夠安撫客人,還可以成功簽單續約。相比之下,政府的培訓管理,比電盈可謂輸足幾條街。
偏偏政府元首不懂說話很難得民心,董生和布殊經常妙語如珠,民望就在別人的笑聲中消弭。但是,不要以為口才好就行,律師出身的陳水扁善於詞令,可惜言而無信,說話不算數,於是才有百萬人上街。蘇副主席給我們上這一課,就是說話若要有說服力,除了講真話別無他法。
跟中原指數炒美聯
美聯(1200)上周五公布上半年業績,賺3200萬,比去年同期大減86%。今年上半年新盤欠奉,各大地產商又緊盯息口走勢,待近兩個月普遍認為息口已見頂,才紛紛推出如翔龍灣和城中駅等大盤。好天斬埋落雨柴的道理,相信各大物業代理體會最深。
講起美聯,不得不提其歡喜寃家中原。中原並非上市公司,本來沒有甚麼股價走勢可尋,但思哲手痕,上網翻查過去近兩年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I(這個指數由中原每周的臨時合約成交價計算,反映市價變動,較土地註冊處慢半拍的數據為佳),發現CCI竟與美聯的股價走勢竟然有幾分相似。
大家不妨參考以下圖表:04年下半年,香港成功走出沙士陰霾,購買力由谷底強力反彈,君臨天下和嘉亨灣等大型新盤如雨後春筍湧現,大批投資者趁息口低(當時P只有5厘)紛紛入市,兩條curve齊齊向上;升勢一直持續到05年中,美國聯儲局逐步加息,令本港熾熱的樓市降溫,兩條curve升勢放緩並開始在高位徘徊;息口一直只加不減,投資者愈趨審慎,不敢貿然入市,交投萎縮,兩條curve一直回落至05年底的低點;踏入06年,雖然缺乏新盤開售,但由於港股造好且屢創新高,財富效應掀起部份投資者的買盤意欲,間接利好市況向上,兩條curve輕微反覆回升。
聯儲局其實仍然十五十六
猶記得年初,由華爾街到皇后大道中都在講伯南克,蘇浙同鄉會忽然變成宏觀經濟學研討會,就連戲院里的擦鞋阿叔,都識得間中拋出invertedyieldcurve和inflationtargeting。不過,自聯儲局8月暫停一次加息,忽然間再沒有人關心伯南克講過些甚麼,似乎全世界都以為摸透了伯南克。本周三聯儲局的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沒有像以往般引來諸多猜測,市場忽然有了共識,普遍認為聯儲局應該會維持利率不變。芝加哥交易所的FedWatch反映,今次加息0.25%機會率只得一成。
事實上,比格林斯潘年代,伯南克掌舵的聯儲局透明度高了。好處是當市場對他了解之後,也不再用猜測;壞處就是一旦市場對伯南克失去信心,他也再也不可能留在聯儲局。傳統上,主席的立場若在FOMC得不到過半數票支持,便需要辭職問責。
坊間一直對FOMC有美麗的誤會,以為那是頂尖經濟學家決定市場未來的峯會,其實在FOMC會議中,大多是各委員會自說自話的滙報,內容更加是他們各自代表之聯邦銀行研究部所準備的官樣文章。最後是主席滙報和建議聲明的內容,接着便是投票表決,當中其實沒有甚麼辯論討論。制度上第一個投票的是主席,所以他要在FOMC前便先得到其他委員會的支持。通常在會議之前,各委員會先收到一份叫做GreenBook的文件,裏頭有聯儲局經濟師對經濟狀況的分析,那其實幾乎是主席對委員的投票意向指示。真正的反對意見,在這階段便已經要處理。
偶爾有FOMC委員投反對票,那其實是早有預謀。像上次投反對票的Lacker,其實用意在於避免把話說得太盡,為日後加息的可能留一條路,反映聯儲局仍然十五十六的情緒,坊間以為息口肯定已經見頂,實在言之尚早。
尹思哲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