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有三急,每人每年因生理需要平均排放的糞尿總量達到550公升。香港廁所協會指出,每名港人每年在生活用水及糞尿排放的體積達到50,550公升,足達糞尿排放量90倍,排污系統每年正將3,447億公升的污水沖入大海。協會建議全港逐步引入無水尿廁,以及改用糞尿分流設計的馬桶,達到節省用水及收集肥料的環保效果。
尿可用作肥料
早前遠赴莫斯科出席「世界廁所峰會2006」的香港廁所協會會長邵健偉指出,引用峯會上一個國際性研究數據,每人每年平均排糞及排尿量,分別為50及500公升,但每人每年沖廁水的用量卻高達15,000公升,而廚房、洗澡及洗手等生活用水排放量為35,000公升,每人一年整體污水的排放量已達50,550公升,是糞尿排放量的90倍。
邵健偉解釋,由於本港的排污系統是將糞尿及生活用水,混合在糞渠中排放,以全港680萬人口推算,每年排污系統要將3,347億公升的污水排進大海中,負荷極重。排放大量污水進海中也不符環保原則,他指本港大部份污水其實可循環再用,其中尿液更含有豐富礦物質「磷」,在農業上可循環再用作肥料。
身兼協會副會長的傳染病醫生勞永樂指出,如諾沃克病毒等病菌源頭,正因海洋生物不斷受到污染所致。他建議在新建築物內引進污水源頭分流,將糞尿及洗手用水分開收集,方便處理後循環再用。政府也應探討引入無水尿廁及真空收集糞便系統,既可減輕維修排污系統的沉重開支,料全面投產後最少可減省用水量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