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當投資者拿着純利及營業額又創新高的思捷環球(330)業績時,心裏不期然問:「到底未來還有沒有增長呢?」思捷副主席兼財務總裁潘祖明的答案十分明確:「仍有不少增長空間,無論是整體營業額或毛利率。」
【本報訊】思捷新財政年度營業額增長目標為20%(以所在地區貨幣計算),除稅及利息前支出毛利率及純利率目標分別為20%及15%。
無懼德1月推銷售稅
潘祖明接受訪問時表示,有信心營業額可朝着既定目標進發,最重要是盈利主要來源的德國市場,7及8月同店營業額仍錄得10至20%增長,反映集團糾正問題的能力。
潘祖明稱,上半年度由於部份產品出現問題,令同店營業額增幅僅5%,但當第四季度(今年4至6月)推出新貨後,令全年同店營業額增幅回升至9%,即下半年度增幅為13%。
對於攤佔總營業額近半的德國,明年1月推行銷售稅。他表示,只對集團當地批發業務的合作夥伴產生心理影響,目前批發業務定單,已排至明年1月,因為銷售稅的心理影響,金額只錄得低雙位數字增長,「我哋有信心1月後,當佢哋發現情況唔似預期咁壞時,批發業務嘅定單將會急劇增加。」
潘祖明認為,銷售稅只會產生心理影響,主要是思捷在當地的自營店舖,近月生意表現理想,預計情況持續,並為未來大增的定單作準備。
思捷上年度營業額中約41%來自零售業務;58%來自批發業務(向特許經營商供貨),兩者除稅及利息支出前的毛利率分別為12.3%及28.1%。
對於美國市場,他重申,若目標只是扭虧為盈,07至08年度便可達到,但集團目標不止於此。他說:「作為思捷嘅發源地,我哋希望美國市場最終可提供顯著貢獻,希望佢嘅經營溢利貢獻,3至4年內可以去到一個顯著嘅金額。」
美國市場目標賺錢
現時思捷除自營店外,在美國百貨店Nordstrom約30家分店內設有店中店,雙方以批發形式合作。潘祖明表示,按計劃盡快將店中店,擴展至Nordstrom全線90家分店。
至於亞太區市場,他承認,近年亞太區表現確實相對較遜色。他透露,今年其中一個目標便是要改善亞太地區表現,對思捷而言,亞太區不是一個新市場,集團在各地已有不少分店,只要有好產品及制訂好的發展策略,必能改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