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者搵工難上加難<br>「應徵洗碗都要識英文」

綜援者搵工難上加難
「應徵洗碗都要識英文」

【本報訊】洗碗都要識英文?送貨掃地也要懂普通話?中年人就業難,申領失業綜援者搵工更難上加難。僱主苛刻刁鑽的要求層出不窮,社會福利署去年起推行試驗計劃,強制參加「自力更生計劃」的綜援戶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有領綜援六年的參加者成功找到工作;有參加者在求職場上屢遭刁難,仍希望可及早脫離綜援網。記者:雷子樂

 「真係冇諗過應徵洗碗都要識英文!」46歲的阿全,申領失業綜援已三年,多年來沒放棄過重投勞動市場,但見工時屢屢碰壁。他去年初曾到觀塘某工廠食堂應徵洗碗工,月薪僅4,500元,也引來30多人競逐。僱主實在太多選擇,竟要求應徵者要懂英語。

清潔工要懂普通話

阿全質疑有關要求,食堂老闆理直氣壯說:「咁邊樽係洗潔精,都用英文寫啦,AXE你都要識㗎!」
今年49歲,曾領失業綜援長達六年的阿園,也有類似經歷。他曾應徵一份清潔工,僱主要求他懂普通話,理由是清潔工偶爾要幫忙送貨辦,或要以普通話與收貨人溝通。阿園慨歎:「真係太多中年人失業,老闆有太多選擇」。他完成培訓課程後,去年找到月入7,000元的園丁工作。
社署總社會保障主任楊幗華指出,現時約四萬名失業綜援受助人中,約一半已失業三年以上。社署特別在去年委託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推行一項為期兩年的「社區工作暨培訓計劃」,讓參加自力更生計劃的綜援戶,每周參與兩天社區工作之餘,再用一天接受語言、電腦、保安、銷售、餐飲等工作的職前培訓,希望增加綜援戶的求職技能。

709人參加職前培訓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行政總監姚鴻志表示,現時共招募了709名參加者,當中140人已找到全職工作,月薪最高更達一萬元。他承認部份僱主對綜援戶有誤解,以為他們較為疏懶。他們希望透過組織僱主一起參與職前培訓,或轉介求職者應徵安老服務等有較大需求的工種,令更多失業綜援戶及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