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日死去<br>鵰餓撈鵰

不要讓我在周日死去
鵰餓撈鵰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
詩人、自然科學家、政治家
------歌德

無綫電視購買遊戲節目《DealorNoDeal》之版權,定名為《一擲千金》,電視廣告說:「香港電視史上至巨額獎金遊戲節目──唔考智慧,唔使以寡敵眾」,但會玩到參加者因為壓力而流淚的。至少我在比利時看過那一集就是如此。
這個遊戲節目,由荷蘭公司設計(該公司還出品過真人騷《BigBrother》與《FearFactor》),賣給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澳洲、菲律賓、中東等超過20個國家之電視台,所以你問家中菲傭,她可能老早看過。
各國家的版本有異,大規矩不變。此遊戲玩法可以簡略為:一名玩者面前有22個人,每人(包括玩者)手中各持一個盒子,每個盒子內藏金額有異,無人知道盒中金額多少(除了電視台)。玩者要一直開盒子,直至最後一個,就是玩者當晚所得獎金。
主持人枱頭有一部電話,沒有人知道電話會何時響起。致電的人叫做Banker,每次對話,Banker都會提出一些引誘,例如「如果你選此刻離場,我會給你50萬」。玩者應承的話,他就拿錢走,如不,玩者繼續開盒子,餘下的盒子,有可能最終被開中是100萬,相反亦有可能是零元。Banker到底是誰呢?其實背後一直有精算師在不停計數;他要做的,就是計算餘下未開盒子的總和是多少,又如何開出最恰當的引誘,使玩者得到最少的獎金。
你可能會說:唓!唔理個Banker咪得囉!
你說得很對。可惜到你玩的時候就不同了……

我在比利時收看過兩集,其中一集裏,女玩者不停被主持和Banker壓迫,男主持不停在她耳邊低聲道:「你說過想拿獎金去讀書,現在不接受Banker開價,可能甚麼也沒有了!夢想變成泡影!」女玩者開始哭,亦開始動搖了。(幸好,她最後得到75萬歐羅,約相等750萬港元。)
此遊戲背後的設計理念,叫做DecisionTheory決策理論──是很多學科用以分析/評估決策問題時用上的理論。這理論可應用在政府政策、工程學、數學(電影《有你終生美麗》所描述的數學家JohnNash,正是研究與決策理論相關的GameTheory學者)、經濟學(有一類股票買賣方式,供投資者在不知何時是最佳購入價之時使用)。
此理論一句到尾,就是一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如何作出對自己最着數的決策(例:你此刻接受Banker的offer,到底是否正確?)。當環境混亂之時,你又如何清晰地重整思緒,計算出最有利的決定,過程中,又怎樣處理自己的期望(例:原本你想贏100萬,但現在Banker給你70萬,你會開始想:其實70萬已夠好了)。
面前有兩樣東西,一樣叫做「完美理想」,另一樣叫做「眼前現實」,你會如何選擇?你答你會選「完美理想」。但,在嘗試邁向理想的過程中,眼前現實變得愈來愈艱難,完美理想則彷彿仍然遙遠。此時,你回頭看眼前現實,你開始想:到底我應該繼續追,還是立即回頭?
人生決定,也是這樣一回事。你現在選擇投身社會,還是留在校園,繼續讀你喜愛的科目?你選擇與眼前人結婚?還是等下一個更好的?如果找不到更好的,你又愈來愈老呢?你轉工作行業,還是留在這裏?現在轉行是否太遲?但如果再猶疑兩年,你的競爭能力又會少一點了……
決策理論、決策分析學通俗地解釋,就是這類東西。
《一擲千金》最吊詭的就是:如果每一集的玩者都得到最高獎金,電視台就會破產了;那麼為何這節目可以長做長有呢?
因為決策理論的研究指出──人,在多數情況下,都不能作出理想的決定。
現在,請你回想自己的人生……
我猜,我們最理想的決定,就是決定自己不要後悔。
Textby卓韻芝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