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解碼:放棄積極不干預要取悅何人? - 黃鵠飛

政局解碼:放棄積極不干預要取悅何人? - 黃鵠飛

本周二全港各大報章大字標題報道曾蔭權透過特區政府配合內地「十一五」舉行的經濟峯會場合,「宣布放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的消息,有人批評曾蔭權放棄師承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是數典忘祖的行為,其實打從曾蔭權當了特區特首之後,應該早料到他會做這種事情,否則怎麼能夠由港英財政司、特區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做到特區行政長官?猶記不知哪個擦鞋仔,曾經將曾蔭權比做韋小寶,但是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即使無賴、貪色,還不至於數典忘祖,還不至於背棄天地會的兄弟!

特首有無篡改教科書?

暫且不論夏鼎基當年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是一種經濟學說還是當時的權宜之計,但是自其後港府官員常常將之掛在口邊,奉為理財金科玉律,誠如前線記者問教科書上也寫香港奉行activenon-interventionism是否錯?難為曾蔭權還可以厚着臉皮回答說:「教錯!」其實記者應該再去問教統局、問局長李國章:教科書是否錯了,特首有沒有「篡改」教科書?
雖然師承夏鼎基,曾蔭權透過官方回應指「他從來沒有說過他是積極不干預政策的支持者」,情況就像他否認一九八九年曾經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場合一樣。
公元兩千年他在財政預算案內說:「市場指導就是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規劃,而是相信投資者和企業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他們的集體智慧也遠比任何官定的經濟藍圖,更能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如今曾蔭權說的是如何配合「國家十一五經濟規劃」,政府如何「通過某些工作幫助香港的企業開拓內地市場,政府如何利用工作令市場的作用得以發揮,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地方,商界財團即使不大支持發展民主,也不希望香港的自由經濟受損,所以是真是假,大家都會支持港府一向說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九七年之前,每逢商界要求政府投入甚麼協助、資助,當官仍容易以一句「積極不干預」金科玉律打發,日後……。既然「積極不干預」已經像八萬五般不存在了,那意味(暗中或明裏)要求做「干預的事情」,日後就可以理所當然、理直氣壯了,曾蔭權連任在即,規劃的是他未來五年的仕途、任內經濟、政治如何平坦無阻,如何應酬八百選民要求。

港府高層事前不知曉

曾蔭權在「十一五經濟高峯會上」高調宣布「積極不干預政策不存在」斷不可能無的放矢,眾多財團、專業團體目標在泛珠經濟爭奪戰上,如何要求特區政府主動干預,看來某些動作將陸續有來!
筆者關注的另一事情是:特首的權力是否有適當的制衡?特區政府這麼大的政策轉變,是否由曾蔭權一人在公開場合說了算數?當年董建華製造八萬五政策,還是由梁振英領導的小組(雖然梁如今說他是參考、奉承港英政府的政策)經過數月的公開諮詢討論、最後由政府同意。從放棄「積極不干預」的宣布,顯然連任志剛、李國章甚至唐英年這些港府高層都未必事前知曉(傳媒應該逐個去問他們甚麼時候知道,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