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署變幫兇 團體籲停止濫發<br>垃圾通函年耗千七噸紙

郵政署變幫兇 團體籲停止濫發
垃圾通函年耗千七噸紙

【本報訊】在全面電子化的年代,信件已逐漸被電郵取代,惟本港住戶仍不時收到沒有收件人姓名的宣傳郵件。環保團體消費者力量估計全港住戶每年收到約9,700萬封的垃圾通函,相等於1,700噸紙張和砍掉了40,500棵樹。該團體指出,在造紙過程中使用的氯漂白嚴重破壞保護地球的臭氧層,又呼籲郵政署不要再做幫兇濫發垃圾通函,而住戶應立即拒收。記者:陸羽平

昨日10多名消費者力量成員趁聯合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到中環郵政總局請願,抗議身為公營機構的郵政署漠視對臭氧層的破壞,每年濫發近1億封無收件人姓名、地址的垃圾通函。請願人士戴上口罩並貼上畫有眼睛的白紙,以示臭氧層被破壞嚴重影響呼吸管道,同時造成白內障等疾病。

建議仿效澳洲政府

該團體在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82%被訪者從未購買宣傳郵件內所列的產品,更將其直接拋進垃圾桶;86.7%被訪者表示不想再收到垃圾通函。
團體發言人李儀表示,若加上各商業機構寄給客戶具名的宣傳單張,本港每年的垃圾通函將近6億多封,耗用紙張多達11,400噸。
李儀又指,在現行法例下市民若想豁免收垃圾通函,需得到屋苑全體居民同意,並經由法團或互委會向郵政署申請,嚴重違反市民的個人意願。團體曾發起集體申請豁免收垃圾通函,郵政署卻以「郵件無註明個別地址,無法識認個別收件人從派遞名單中剔除」為由而拒絕。
該團體建議政府立法規管濫發垃圾通函,並仿效澳洲政府的做法,當個別住戶在郵箱上貼有「不欲收到宣傳函件」等字句時,所有插入其郵箱內的函件皆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