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者隨時遭燒傷 嚴重或暫時失聰<br>消委會踢爆耳燭無療效

用者隨時遭燒傷 嚴重或暫時失聰
消委會踢爆耳燭無療效

【本報訊】潮流興耳燭治療,讓耳朵「食雪茄」般插入耳燭,聲稱能清除耳垢及減壓。但消費者委員會踢爆耳燭療效不單無科學驗證,更有潛在危險,有人更因而遭燒傷,甚至穿耳膜及暫時失聰。有醫生建議規管耳燭產品,消委會將部份涉不當醫療聲稱的耳燭交予衞生署跟進。
消委會副總幹事劉燕卿早前「放蛇」到美容中心嘗試耳燭滋味,「瞓喺床,治療師將耳燭插喺我耳仔,一路做一路好驚啲蠟滴落塊面同頭髮,治療師仲突然講手提電話,嚇得我吖,仲話減壓!」

不適合小童和孕婦

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說,耳燭治療聲稱利用插於外耳的耳燭燃燒時產生熱力,引起煙囱效應,再配合按摩,將耳垢抽出;空氣振動也輾轉輕按耳膜。耳燭多用蠟、蜂蠟、蜂蜜和香草、香薰油等,注入棉布或亞麻布製成,並有過濾器防耳垢及蠟掉入耳內。
程伯中強調,加拿大健康局試驗顯示,耳燭在耳道內未能產生足夠熱力或吸力,沒科學證據支持其效用;但耳燭不單聲稱可減壓,部份更涉誇稱適合患有耳水不平衡、耳鳴、鼻竇炎、花粉症等人士使用,疑違反《不良醫藥廣告條例》。
他指耳燭治療尤其不適合對蠟過敏人士、正在治療耳病的人士、小童和孕婦等。在美國更有人接受耳燭治療後耳膜穿破及暫時失聰,本港耳鼻喉科醫生白威說,每隔數月,就處理一宗採用耳燭後出事個案,患者多在美容中心被游說使用,問題包括耳道被蠟堵塞、遭灼傷等。
消委會稱,去年底一名22歲女子接受耳燭治療後,求診專科醫生,發現耳膜表面有微絲血管爆裂及長出血泡,引致痛楚;另一50餘歲女士因耳朵痕癢,斷續光顧美容院耳燭療程約兩年,情況沒改善,檢查後更發現耳內有蠟粒,外耳道有感染。
美容院的耳燭服務收費每45分鐘約250元至380元,部份化妝品或香薰公司則有售耳燭,每對約由10元至80元;程伯中不建議在家中使用耳燭,因須由專業人士協助。
衞生署認為,耳燭療法可引致嚴重燒傷或熱蠟滴入耳等損害,市民有耳垢問題應找醫生。美容業總會認為,耳燭服務在歐美及本地美容水療中心頗普遍,但該會同意不應讓耳燭有醫治效果的聲稱。

耳燭治療聲稱利用插於外耳的耳燭燃燒時產生熱力,引起煙囱效應,再配合按摩,將耳垢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