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訊:新「籠民」

上海通訊:新「籠民」

多年前,有部香港電影叫做《籠民》,故事情節是甚麼,好多人已經記不清了,但草根階層的那張裝了鐵欄杆的雙人床,卻是久久揮之不去。
如果回到20年前,上海的「籠民」,可以點出一大片,8平方米住着三代五口的,根本不是少數。20年後,大部份「籠民」解放了出來,現在一家三口住個五、六十平方米,那是普遍現象。
上海人是精明的,看到房子行情看漲,有點經濟能力的,總會備一兩套空餘的房子,或租或售。但現在樓市跌入低谷,租價一路下滑。「群租」的新「籠民」,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
所謂「群租」,就是房東或者是整體租賃的二房東,把原先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重新分割成若干個空間,分租給不同的家庭或人群,通常電視、洗衣機、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相比20年前上海人的亭子間,算是有了根本的改善,但相比當年兩三塊錢的房租,現在租個四、五平方米的小隔斷,也得要五、六百元,所以,外來打工人員還是無緣做這樣的「籠民」的。主要的房客,基本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情侶、來滬尋找機會的小老闆,一個單元,住十來個「籠民」,那是家常便飯。
「3張上下鋪,電腦線亂成一團,門口的垃圾都發餿了」,這是有媒體採訪後直觀的描述,最要命的,是眼下這個夏季,沒有空調,經常半夜熱醒。還要時刻提防陌生人的突然出現,這個是房客A的朋友,這個是房客B的親戚,人多眼雜,根本分辨不清。

「群租」一族興起

「群租」一族興起,也觸犯小區其他鄰居利益,所以,由物業、業委會牽頭的調解,就漸漸多起來,好像與目前弘揚的「和諧社會」有很大差距。但事物的出現,總有它的理由,新「籠民」們也在算賬,如果一切正常,在這樣的蝸居咬牙堅持3年,買房首期款就可能因此省出。資本的原始積累,哪一次不是涕淚交錯的啊!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