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鄰近香港的擔桿島海域前日發生黎克特制3.5級地震,雖未對本港造成損害,但有本港學者及內地研究均指出,擔桿島及華南地區的斷層存在發生七級大地震的風險,屆時香港難免會受波及。理工大學的地震模擬測試更發現,由於本港樓宇沒有抗震標準,一旦發生七級大地震,樓宇將遭到結構性的破壞,其中遍布全港的平台式住宅建築設計,及上下不對稱,如駐港解放軍總部添馬艦等,都屬地震高危建築物。 記者:麥志榮 陸羽平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周錦添向本報表示,據國家地震局資料,擔桿島發生地震的風險最高是七級地震,他們一年半前曾前往擔桿島考察斷層,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該處斷層屬活躍,一旦擔桿島發生七級地震,香港一定受波及。
平台式建築物屬高危
周錦添較早前以一座按照本港建築標準建造的20層高樓宇做模型,進行地震模擬測試,在六至七級地震後,樓宇結構嚴重受損,部份主力牆出現無可復修的裂痕,對樓宇內的居民相信也有一定危險。
他說,本港有兩類樓宇抗震能力較弱,一是平台式設計的樓宇,即商場或停車場之上是平台,樓宇再建於平台上;另一類是不對稱樓宇,即左右不對稱如L型及U型樓宇,或上下不對稱如添馬艦等。內地早已規定廣州及深圳的樓宇須符抗震標準,澳門在回歸前也加入建築防震指標,香港建築物條例跟隨英國,是中國唯一未有防震指標的地方。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陳龍生表示,華南地區的地震源是蓮花山斷裂帶,平均每200年會有一次七級大地震,斷裂帶有多條分支,其中兩條最接近香港,一條就是日前的震源,位於香港以南的海豐斷層,由海豐經擔桿島至海南島;另一條位於香港以北的深圳斷層,由於兩條斷層發生大地震次數甚少,所以很難估計下次地震將於何時發生。
1918年汕頭發生六至七級地震,本港亦有部份屋宇倒塌。
但陳龍生表示,本港出現地震引發海嘯的可能性不大,「海嘯要係板塊垂直碰撞,兼且位於深海海床先會發生,但香港附近嘅震央多位於陸地或者水淺的海床,板塊移動又以水平方向為主,所以唔符合大型海嘯產生嘅特徵。」
天文台收200市民報告
天文台表示,昨晚地震本港感受到震動,以分為12度的「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計算,只有4度,強度相等於令懸掛的物件擺動,之後未錄得有餘震,昨晚至今,共收到超過200名市民報告感受到地震,是1979年以來最多市民報告的一次。
屋宇署表示,未收到有樓宇受損報告;地鐵表示,地鐵系統的結構可抵禦六級地震,當發生五級地震,地鐵會減速行駛,六級地震更會暫停服務,進行全線檢查。據天文台的資料,本港的行車天橋、行車隧道及行人隧道都可抵受震動烈度七度(等於令人站立也有困難的震動),本港的水塘可抵受烈度八度(等於部份建築會損毀的震動)。本港樓宇雖沒有防震標準,但法例規定所有樓宇必須可抵受時速250公里的強風,所以也可抵受烈度七度的震動。
澳門賭客沒有受影響
深圳珠海等地的市民前晚也感受到震動,該市的地震局指,就今次情況來看,不會再有破壞性的餘震,也不會引發海嘯。
澳門博彩娛樂有限公司發言人表示,前日發生的地震未有對旗下賭場有任何影響,亦未收到任何賭客投訴,暫無需要在賭場裝設防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