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惠敏 文化評論員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ABC)最近為紀念「九一一」五周年,於九月十日和十一日放映了一部紀錄劇(docudrama)《走向九一一之路》,意圖以影片的方式完整地交代九一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在放映之前的宣傳材料中,ABC強調影片所根據的,是九一一調查委員會的獨立報告,還聘請了這個跨黨派委員會的共同主席,前新澤西州長湯姆.基恩擔任製片執委;希望這部影片將來能在全國中小學廣為發行,以達到教育民眾,改進國防的目的。
豈料影片在全國記者俱樂部預先放映時,卻引起軒然大波。嗅覺靈敏的記者立刻發覺,這部號稱根據獨立調查報告編製的影片,實際上是出自右翼保守派的作家之手,目的是要把九一一事件的責任推給前總統克林頓。
包含揑造情節
左翼自由派可以製作《華氏九一一》這部片來譏嘲布殊的白宮班子,右翼保守派當然也可以製作《走向九一一之路》來指摘克林頓。問題是《華氏九一一》從頭到尾表達的是製作人的個人觀點,製作人對此也毫不隱瞞。《走向九一一之路》卻是打着獨立調查報告的旗號,來夾帶製作人黨同伐異的觀點。這就難免引起爭議。
尤其令人不滿的是,ABC最初的宣傳給人的印象以為,這是一部客觀中立的歷史劇,沒想到影片敍事,卻有憑空揑造的情節。譬如其中有一幕,扮演克林頓國安顧問柏格的演員,在接獲中情局人員從阿富汗電告,已會同當地部落民兵偵察到拉登的確切行蹤,要求柏格下令准許他們消滅拉登一夥時,柏格卻心慌得掛上電話,以致失去了展開殲滅行動的機會。
事實上,這幕根本不存在。在記者俱樂部預映時,另一位調查委員當場抗議這幕場景與調查報告不符,使在場的委員會主席基恩相當尷尬。柏格後來受訪時,直截了當表示那一幕是揑造的。曾任老布殊、克林頓及小布殊內閣反恐單位主管的里查.克拉克也發表聲明,澄清整個九十年代,美軍或中情局人員或部落游擊隊領袖,沒有人在阿富汗見到拉登。
性質非驢非馬
還有一幕,剪輯了克林頓在電視上,聲明他與白宮見習生萊溫斯基絕無性關係的片段,然後接插了反恐主管克拉克在另一場合的證詞:「克林頓向我保證,這不會影響他的決定」,藉以影射克林頓為性醜聞所苦,已無心於反恐。然而,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已說明,中情局局長早獲克林頓授權擊殺拉登。國安會的前任反恐主管也證實,克林頓實際上批准了中情局要美軍用武力對付拉登和阿蓋德組織的每一項要求。
ABC面對外界的批評壓力,並沒有刪除關於柏格那一段揑造情節,也保留了對克林頓性醜聞的影射片段,只是在正式放映時,片頭上加插了一個聲明,提醒觀眾「影片不是一部紀錄片」,其中有「虛構的場景」,內容不只是來自九一一委員會的獨立報告,還根據私人訪問和其他公布的材料。
這又凸顯了紀錄劇的非驢非馬性質。紀錄劇有虛構的情節,有誇張的戲劇化手法,也不受紀錄片的嚴格製作規則所約束。但紀錄劇的製作難道就不必遵循某種具約束性的準則嗎?媒體研究專家對此也很頭痛,目前實際上並無準則存在。
黨派互相攻訐
在政黨政治中,黨同伐異是常態。不過在處理九一一這種涉及國安反恐,關乎全體人民利益的重大課題時,如果採取一種超越黨派攻訐的立場,是否較能達到「教育民眾」的目的?《走向九一一之路》的製作人,為了藉機攻訐,弄巧反拙,反而給人一種不公正的印象,減損了影片可能發揮的效果,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