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高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並認為目前經濟是30年來最強勁,至於中國今、明兩年經濟是唯一會有雙位數增長的主要國家,並會惠及其鄰國,帶動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但國基會同時警告,環球經濟仍面對通脹加劇、高油價、美國樓市降溫等風險,歐元升值亦威脅歐元區經濟,保護主義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系構成風險。
【本報訊】國基會估計,中國內地今年經濟擴張10%,較原先預測高0.5個百分點,且為連續4年增長一成或以上,預料明年增幅亦達10%。至於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由先前估計的5.5%,調高到6%,但明年增幅料放緩至5.5%(見表)。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亦將中國主權評級展望調高至「正面」。
香港今年調升至6%
國基會呼籲中國推行更具彈性的貨幣政策,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藉此收窄龐大的貿易盈餘,現加息步伐尚未足以限制信貸增長。日本財務省官員亦表示,中國應放寬滙率政策。
國基會預測美國今年增長3.4%,不過受樓市降溫影響,明年增幅料減慢到2.9%,且差過原初估計的3.3%。但國基會認為美國或須再次加息去壓抑通脹。
國基會首席經濟師拉詹稱,面對經濟放緩,美國在加息問題上會左右為難,故該國應審慎地處理貨幣政策,以免經濟受損。然而,他不太擔心美國經濟降溫會打擊中國經濟,但憂慮美經濟放緩令保護主義抬頭。
明年全球經濟料放緩
由於中國、印度和歐元區經濟較預期強勁,國基會估計全球今年增長5.1%,快過原先預測的4.9%;明年增幅料放緩至4.9%,但亦好過先前推測的4.7%。這意味環球經濟這四年來(截至今年)的增長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快。國基會說,全球明年經濟增長只有六分一機會減慢到3.25%或以下。
國基會指出,亞洲新興經濟體系(例如香港、印尼、南韓、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亦會得益於中國經濟蓬勃,預料今年經濟顯著擴張8.3%,比原先估計高半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