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民主農村部落基因 - 陶傑

台式民主農村部落基因 - 陶傑

反扁運動發動「全國大罷工」,中國反應低調,聲稱「台灣人民的事由台灣人民解決」,與「統一法」規定的「台灣一旦出現動亂,中國出兵實現統一」的立場不符。
以中國的標準,包圍總統府,干擾政府正常運作,早已符合「動亂」標準有餘。中方一向聲稱「依法治國」,有「統一法」可依,理應現在就向台灣出兵,「協助台灣人民實現推翻陳水扁法西斯統治的強烈心願」。
但中方反應「克制」,據說是不想給予陳水扁「藉口」,把反扁運動「抹紅」。這倒怪了,「統一祖國」,堂堂正正,從來不是甚麼權宜的「藉口」,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則立場。如果中國今日就出兵攻台,時機千載難逢,傘兵降落總統府,打開大門,裏應外合,讓施明德率領幾萬群眾潮水般殺進去,生擒陳水扁呂秀蓮,在解放軍監督之下,由馬英九沐浴完畢,臨危受命,即可宣誓就職台灣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特首。施明德有功,可升任為政協副主席,與董建華一起,開「兩會」時閉目養神。
現在不出兵突襲,等到台灣「全國大罷工」之日,陳水扁採用「中國六四模式」,動用坦克清場,宣布全面軍事戒嚴。則美軍戰艦馳援台海,那時中國才出兵,變成美中對抗,說不定日本也馬上援台,局勢更為複雜,付出的成本豈非更大?

陳水扁方面放話,指民粹示威,政府只會容忍到「雙十國慶」,即不排除動用武力清場,阿扁只要宣布:「對於武力清場,維護社會正常秩序,阿扁與中國立場一致,與香港的親中分子立場一致。阿扁決定學習中國的六四精神,對這場與境外敵對勢力勾結的顛覆暴亂堅決的鎮壓,並希望以此一共同基礎為起點,與中國減少分歧,拉近距離,將來與中國建立對話。」這樣一來,即形成華人學者流行的一個洋名詞,叫做「吊詭」。那時對於特區親中「愛國」人士反陳水扁武力清場,即是反對六四平暴精神,亦即「反中央」。支持陳水扁體現六四精神,以「六四」為「和平統一」的對話起點,即是「愛國」。中國政治之凶險詭異,即在於此。
反扁民粹運動繼續鬧下去,無疑十分有趣。本來,台灣既已實現了民主,彈劾總統,國會本有機制,只要一套程序規則,由民主憲政的社會來制訂,總統無論上台下台,亦必須循此一程序實現。此所以在文明國家,即使倫敦選民如何不滿貝理雅跟隨布殊攻打伊拉克,只會輿論抨擊,不會百萬人包圍唐寧街,叫貝理雅馬上就滾蛋,而是靜候兩年後的大選。
民主憲政的契約,不但約束政府,國民也必須受約束。布殊在美國的民望再低,攻打伊拉克,為了石油工業,美國人也不會包圍白宮,叫副總統切尼馬上辭職。民主這種遊戲,是只配高智商的成熟民族玩的。台灣人必須認識這一點,才可以與國際接軌而完成民主憲政思維的「去中國化」,與鋤頭火把的小農橫蠻陋習告別,以免丟人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