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事務管理局大概冇乜事做,屬下嘅業務守則委員會通過擴大規管範圍,將四類節目(一)財經,(二)兒童教育,(三)醫學健康,(四)問答比賽,納入規管。點管呢,譬如財經節目,報道股價必須準確喎。關於股價報道準確,電台緊張過影視處長黃浪詩幾十倍啦,錯一兩次猶自可,錯到第三四次,聽眾就會打電話嚟鬧,或者轉台,收聽率下跌,廣告商走人。財經節目主持人講股價,隻眼睇住電腦(路透社、彭博或經濟通),一講錯隔籬,立即知,冇得避。而且聽眾之中,每多投資專家(啲師奶、阿叔日日聽住,都唔知幾醒目)。你話有人得閒到打電話去影視處投訴股價報道不正確喎,有心整蠱電台嘅成份甚大。
更嚴重嘅,委員會通過將「恰當持平」條文延伸,建議以後在節目環節中出現任何涉及「公共政策」或「備受公眾關注課題」嘅內容,都要遵守持平準則,確保對立意見得到反映。
呢條直情係用來對付鄭經翰、黃毓民嘅。鄭黃兩位雖然已被電台放逐,充份表現電台自律的一面,但廣管局仍然唔滿意,要正式規定時事節目「恰當持平」,何謂「恰當持平」?北京一些「權威人士」話程翔判監五年係「恰當持平」,你點答?商業電台李慧玲猛講程翔為佢不值,是否不「恰當持平」?如多人打電話去電台反對GST,是否一定要搵一位聽眾打電話講支持,先至算「恰當持平」?時事節目主持人一定需要一啲主觀,一啲稜角,先至有收聽率,如果主持人在call-in節目,發表個人評論之時,講完贊成GST,又講反對GST,全無主見,你話呢啲節目好唔好聽呢?
特區政府傾向管制嗰鋪癮,愈來愈嚴重,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電視台電台已有專業操守,資料力求準確,報道新聞會反映正反雙方意見,但係廣管局繼續將隻手伸長,想學新加坡每事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