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賣地價格高樓價未必升

實戰理論:賣地價格高樓價未必升

昨日港股繼續挾上,前日的未平倉合約亦大幅增加了14731張。局勢很明顯,就是先殺好倉,再挾淡倉,大戶於周一的跌勢中平淡倉獲利,再於周二開始累積好倉。這次反彈浪何時到位?留意着未平倉合約及期指高水情況在往後的變化吧!筆者建議大家,當恒指升上17400-17500點附近,先將好倉食糊,若有幸見17800點的話,不妨造淡。
賣地成績理想,但對樓市及地產股刺激不大,這也是正常現象,始終這地皮之面積太細,沒有啓示作用。然而賣地成績好壞,與樓市的前景,真的是有必然的正比關係嗎?97年之前,賣地成績好,樓價會急升,這純粹是市場氣氛使然。當然,市場之論據是,麵粉都這麼貴,麵包的售價也必然更高。根據經濟學的價格理論,產品售價一定要高於成本價,生產商才會生產。而生產商定價,是會以成本價加利潤作為售價。故此,在「地價貴,樓價會更貴」的邏輯之下,大家便會以為賣地賣得高價,樓價便會更高,可惜的是,大家忽略了此定價理論背後的一個大前提,就是要在「售賣者主導市場」的情況下,此理論才成立。
所謂「售賣者主導的市場」,就是買家沒有議價能力,一切由賣家主導。97年前的樓市,人人亢奮,今天你不買,明天要用更高的價錢買,售價自然是由放盤業主所主導。但現時的樓市是「供過於求」,基本上是買家主導的市場,發展商要定高價,銷量便銳減,就算高價買地,對往後樓市的參考作用已不大。投資者應明白以上的道理,盲目地以為地價賣得高,就以為樓價一定會更高,是愚不可及的想法。

炒新股賺夠就沽

招商銀行(3968)招股熱爆,不少散戶又提出了相類似的一些問題,例如要持有多久才沽售?要到甚麼價位才沽售?其實此等問題根本就不需要問,筆者的答案是,總之賺夠就沽,上市即日就沽也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你是想長揸還是短炒。短炒的話,一有錢賺便可沽;若然長揸便要承接上市急升後,股價回落兼橫行的折磨,情況就如中行(3988)及大連港(2880)等。記得當日中行上市,某報將「新股應持有多久才沽售」作題目,要筆者給予意見。筆者當時直指此討論題目在邏輯上絕對有問題,股價表現不應該與時間掛鈎,基本上每一隻新股之質素及前景皆不同,又怎可這樣去評論呢?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