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布業績的蒙牛(2319),已成了今日中國牛奶及牛奶製成品的名牌,蒙牛冒起僅兩三年時間,就成了全國知名的品牌。一般上,要打造這樣的品牌,至少得花數十億元的廣告費,可口可樂、雀巢……花了多少錢打廣告?可是蒙牛在推廣品牌所花的錢並不多,這應該讚蒙牛的老闆牛根生獨具慧眼。
於2005年投下數千萬來贊助湖南衞星電視台的《超級女聲》節目,結果這個節目風魔全國,蒙牛也因為這個節目一炮而紅,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牛奶品牌,從而獲得迅速的發展機會。
不要以為蒙牛是一家管理落後、一切皆人手操作的民企,我曾經到內蒙古參觀過蒙牛的工廠,印象很深,一切皆機器操作,全不經人手,貨倉更是全自動化,貨倉裏看不到搬運工人,貨倉很高,存入貨品及取出貨品全靠電腦及自動搬運機器。
先進的管理,加上有創意的宣傳推廣活動,是蒙牛成功的理由,這個優勢將使到蒙牛成為一隻長期增長股。
蒙牛是一家民企,一向以來,投資民企的最大風險是管理層弄虛作假,有多少投資者會親身到內地看一看所投資的民企的表現。我也希望香港的證券分析員能多到內地實地考察民企的業績再寫報告,不好閉門造車。
最低工資=製造失業
曾特首正在着手準備撰寫其任內的第2份施政報告,於是各方壓力團體、政客都努力地利用這段時間搞遊行示威,爭取他們想爭取的東西,其中一項爭論了許多年的課題就是「最低工資」。在香港,許多經濟學家先後指出,推行最低工資制只會製造失業,因為如果官訂的最低工資低過市場工資,則最低工資形同虛設,人人的工資都會高過最低工資,僱主自願付高過最低工資的工資爭好工人。如果最低工資高過市場工資,這說明僱主不願付出相等於最低工資的工資。所以立法迫政府這麼做,結果是僱主會減少僱用工人以節省開支,以及只挑選質素較高的人聘用,弱勢社群就更不容易找到工作。
我不相信香港的工會領袖不明白這個道理,既然明白,為甚麼香港的工會領袖依然那麼熱衷地爭取最低工資?或者香港電台應該安排一個特別的城市論壇節目,只邀請全香港反對最低工資最激烈的黎智英與喊最低工資最大聲的李卓人兩個人公開辯論,一對一「隻揪」。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