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華創靠零售業務食糊

財智語陸:華創靠零售業務食糊

過往如果美股急升逾百點,港股的升幅理應更佳。不過,觀乎昨日整體大市只上升134點,雖有謂是前日港股已偷步上揚,反映了部份美股的升幅,但以昨日的成交及個別股份的表現,明顯可見整體投資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復過來,市場觀望氣氛仍濃。
一直有留意本欄的讀者,都知我對老牌紅籌華潤創業(291)情有獨鍾。早前華創公布其中期純利為12.6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略跌,成績表面看似一般,股價亦始終衝不破18元阻力,純以今年首三季的技術走勢,看似會三頂回落。不過,直至這一刻,我仍對華創投下信心的一票。事實上,集團的經常性經營溢利(不計一次性的收益)按年升24%至15.43億元,而且主要是零售部份之強勁增長所致。

候16.80元買入

華創核心業務包括零售、釀酒廠、食品加工、物業投資等,非核心業務為石油化工品分銷。平心而論,石油化工品分銷銷售額按年上升逾3成,但此業務的純利卻按年下降28%至2.17億萬元,幸好市場預計此非核心業務始終要賣,成功與否只在乎時間上的安排。
我相信,在未來一年時間應可有具體的方案,究其原因,集團的負債仍處於不低水平,管理層會積極加快套現減債的步伐。
反之,其核心業務表現仍然不俗。我一直強調,買華創,就是買旗下的零售業務的增長,只要此業務仍在增長期,華創中長線仍是看好的,舉例而言,零售業純利按年升40%至1.47億元,盈利動力來自原有及新收購超市網絡之業務增長。
目前華創在全國(包括香港)合共擁有逾2200家超市,絕大部份都是在人均收入不斷增長的華東及華南地區,在可見的將來,此地區只會愈來愈富庶,而且超市所出售的都是維持日常生活基本需要的日用品及食品,不受甚麼宏調影響,反之只會隨着生活水平不斷刺激需求。
在此作出一個假設,石化產品分銷業務不再被寄以厚望,食品加工及飲品業務維持上半年的增長率,而零售業有較明顯的增長,估計全年純利仍較去年為佳。以昨日收市價計,PE約17倍,與歷史最高的22倍PE相比,估值仍算合理。
由於目前港股氣氛仍未許全面樂觀,華創短期仍有下調水位,但回調至16.8元水平可吸納,仍然維持全年目標19元。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