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望着手中報紙,頭也不抬對那呆等了半句鐘的爵士說︰「我稱呼閣下爵士,還是親切一點叫小曾呢?」
突然而來的問題,雖然未至於令爵士措手不及,但也夠尷尬了。爵士身份是外族冊封,根本就不應該在京城提起。宰相如此一問,分明是要試他的忠誠。
爵士也非泛泛之輩,當年他能夠在蕃屬以賤民身份位居大掌櫃,甚至得到外族賞識封了爵,政治手段狠中見細膩。時移世易,蕃屬已經變了一個行政地區,他也由掌櫃躍升至縣令大老爺,喜歡誰不喜歡誰自己說過算數,雖然不用像以往強顏要向土豪和富家公子獻媚,不過總要明白地方官有多大,到了京城也要步步為營。
鬥爭愈見激烈
當年前縣令稱病辭官,推舉爵士作後補者,正是宰相在朝中的另一個潛在對手大學士。有傳聞指宰相和大學士的鬥爭愈來愈明顯激烈,已經有巡撫因此被彈劾,爵士為了頂上烏紗,也不得不忍氣吞聲說︰「小人惶恐萬分。小人出身寒微,得大人提攜已是三生有幸,若得大人不嫌棄直呼賤名,則有如天籟之音…」
宰相在京城有甚麼未見過呢?爵士的一套,明顯對京官不管用,宰相以近乎嘲弄的口脗說︰「究竟是誰提攜你,這麼快就忘記了嗎?是外族嗎?還是大學士呢?不過這些都不重要。我知道你管的那個縣對外族還有點留戀,如果你覺得爵士的虛銜可以令你的心實在一點,儘管去叫自己做爵士。不過你時刻都要記着,縣是國家的一部份,國家有國家的綱領,綱領是我定的,所以你不要口裏說感激提攜,另外一邊就將你那個小小的縣當作是獨立王國。」
上位手段高明
宰相要爵士示忠,當然不是要那些肉麻的奉承。爵士要以行動去支持宰相的綱領,也要在世人面前表示他要打倒昨日的我,但又不可以明顯地跟大學士對着幹。誰知京城的風甚麼時候怎麼吹,押錯注的代價爵士負擔不起。前縣令是因為歷史的偶然當上縣令,但爵士卻是苦心經營之下爬到這個位置,他絕對不可以失去這個位置,所以他要示忠,而且要比任何人都要堅決。所以爵士拉攏地方的進士、員外和土豪等,一起上京公開支持縣全力配合國家綱領,更要打倒外族的自由遺風。
不過,爵士要打倒外族的遺風,說穿了還不是為了示忠?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學士被視為官團中的開明一派,對外族遺風雖未至於完全接受,但也不會全盤否定;可是宰相則保守非常,上台以來一直將前朝的開放政策逐步扭過來。爵士示忠上位的手段,非常高明。
利世民
以上故事,純粹猜想;如有雷同,實屬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