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積極不干預政策震驚國際<br>港府被責自毀經濟成果

棄積極不干預政策震驚國際
港府被責自毀經濟成果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前日公開表明不再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後,不少支持自由市場的海外經濟學者均感到震驚及不解,質疑香港自由市場的「防火牆」開始崩潰。負責編制《全球自由經濟指數》的費莎研究所(FraserInstitute)研究員RobertLawson批評,特區政府現時享有高經濟增長,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等於自毀香港經濟成果。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其實前任特首董建華領導的政府已暗地裏干擾市場運作,曾蔭權現時只是明目張膽說出現實背後的真相。

「自由市場防火牆崩潰」

曾蔭權前日出席《「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峯會時,首次表明香港一直奉行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早已不是政府施政藍圖。正在新加坡參加亞洲自由論壇、一直研究自由市場經濟的北京大學政治學博士劉軍寧批評:「香港自由市場的防火牆已崩潰,港人應像23條那時般醒覺,爭取經濟自由。」
費莎研究所研究員RobertLawson更批評,特區政府現時享有每年6%經濟增長,特首要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除非他想毀滅這樣優秀的經濟成果。
費莎研究所執行總監MarkMullens也說,早前他曾與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見面,得悉香港會就商品及服務稅進行諮詢,他已覺得香港經濟政策會有改變,他不明白為何這時曾蔭權要違背民意,放棄香港賴以成功的積極不干預政策。
其實,曾蔭權說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早已不是政府施政藍圖,並非實話。政府98年入市狙擊國際炒家後,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曾於《信報》撰文,強調沒有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更稱讚當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願意勇敢地肩負履行政策的責任。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為曾蔭權解畫,稱曾蔭權所指的「干預」是針對中港兩地的基建配套及產業分工,「好似香港物流、貨運業,若果政府唔主動同內地傾分工,內地機場、碼頭隨時可以頂死你香港物流業,所以一定要同內地規劃配合。」

柯清輝贊成適當的干預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昨日指出,早在前任特首董建華年代,特區政府實際上已經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例如主動提出要發展高科技產業、支持數碼港發展等、曾蔭權只是將特區政府一直暗地裏做的事情講清楚。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柯清輝表示,政府應對經濟有適當的干預,否則香港競爭力會不及有政府政策支持的地區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