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Exclusive:高密度住宅更「環保」

BlogExclusive:高密度住宅更「環保」

最近,打正環保旗號的「環保觸覺」,在九龍西和元朗等地聯同區內居民抗議地產商在區內興建高密度住宅,認為會造成「屏風效應」,阻擋了風勢,並不環保,故要求政府「大幅降低地積比率及設定樓宇高度限制」。
  不過,這說法似乎有點問題,因為從節省能源、善用資源角度出發,高密度從來都比低密度更「環保」。
以土地的開發而言,高密度的發展不但可令資源分配更有效,又可以讓城市騰出更多土地作綠化之用,非常「環保」。紐約市環境協調局(OfficeofEnvironmentalCoordination)今年一份報告就指,高密度住宅和商業發展一直是該市「一種保護自然棲息資源的發展方式」(aformthatpreservednaturalhabitatthroughoutthecity),並且「對紐約的能源應用提供很多益處」(providemanyadvantagesintermsofNewYork'senergyuse)。
  在微觀層面上,個人作息活動範圍的密度愈高,也會愈有助「環保」。一對住二千呎大屋的夫婦,就算把冷氣調至政府鼓吹的攝氏25.5度,所消耗的能源也會遠遠超過一個居於300呎單位、把冷氣開至攝氏25度以下的家庭。
  對於居民抗議地產商的高密度發展,筆者絕對理解,甚或認同他們維持原有居住環境的訴求和權利,但這與「環保」有關嗎?

黃牛
http://hkmediabuster.blogspot.com/

編按:本周起每逢一、三、五,本報將邀請三名熱門blogger寫blog,並率先在網聞版發表,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