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孕婦吃魚每月不宜逾7公斤<br>八成新生兒體內水銀偏高

醫生:孕婦吃魚每月不宜逾7公斤
八成新生兒體內水銀偏高

【記者梁洵瑜報道】孕婦食魚愈多,可能誕下蠢嬰兒。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證實,近八成新生兒體內水銀含量超過每公升29毫微摩爾,長遠可以影響孩子的智商,即IQ會較低分。醫學界建議孕婦每月不宜進食超過7公斤魚肉,尤要少食劍魚、鯊魚及吞拿魚等水銀含量較高的海魚,最好食用淡水魚及體積較細的魚。
該研究於03年完成,最近刊於國際學術期刊《EnvironmentInternational》,調查了1,057出生一個月的新生兒臍血及頭髮樣本了解水銀含量。
有份參與研究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醫生林鴻生昨晚稱,嬰兒臍血含水銀的結果證實,78.4%嬰兒臍血水銀含量超出每公升29毫微摩爾水平(nmol/L),若超過這個水平,長遠會影響嬰兒的智商,更有3%嬰兒血液水銀含量甚至超出100毫微摩爾,即差不多是正常水銀含量的4倍。

可能令智商較低

他解釋,若嬰兒水銀含量超過29毫微摩爾,雖不會嚴重影響大腦發展,但出現IQ較低分的風險則較水銀含量偏低的孩子為高。他強調智商低一、兩分對孩子發展影響很微,但若胎兒接觸過量水銀,嚴重者可傷害腦神經,甚至胎死腹中。
研究證實若孕婦食魚量愈多,嬰兒體內水銀含量愈高。這批孕婦在分娩前三個月平均每月進食總魚量為兩公斤,但個別孕婦卻愛魚如命,食魚量高達35公斤。孕婦年齡愈大,嬰兒的水銀含量也較高。
他指出進食海魚的水銀含量差不多是進食淡水魚的一倍,若每多食1公斤海魚,體內水銀含量會增加5%,但多食1公斤淡水魚,水銀含量只增2.8%。所以孕婦應要控制食魚份量及選吃淡水魚,並建議孕婦每月吃少於7公斤魚肉。
但該研究化驗29種魚類的水銀含量,全部都未超出國際規定,即水銀含量少於百萬分之0.5。鮫魚及東星斑的水銀含量較高,分別為百萬分之0.44及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