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大開支‧小政府? - 高明輝

蘋果批:大開支‧小政府? - 高明輝

昨天《蘋果批》討論如何替唐英年司長「收窄開支」,今天續談。

(二)會議開支膨脹

回歸後,香港的高官「以經常開會為榮,以秘書接電話冇講『我波士去咗開會』為恥」,藉開會來證明自己沒有「白出糧」。其實官員多出席會議,有助了解政策,亦可多聽各界的意見,對政府及市民皆有好處,偏偏會議的開支因此而膨脹。例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預算中,有一項為「支付教資會和研究資助局的會議開支」,在○四/○五及○五/○六年,每年支出約四百多萬,但本年度的預算,竟然大幅增加至一千二百多萬。這個數目說多不多,可全數支付約十七名大學生的三年學費。開支升幅高達兩倍幾,是否合理,由讀者判斷,但《蘋果批》懷疑有沒有私人機構可以開一千多萬的會議費用。
《蘋果批》一向尊重市場。早前,有親政府政黨經常邀請高官出席其大小會議、宴會、甚至路向營,證明政府會議有其市場。而該政黨又希望政府為其「培訓政治人才」。佛利民說「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政府何不將各大小部門的會議外判予政黨,價高者得(還是價「親」者得則不得而知了),會議內的各項經費包括紅酒開支均由政黨承包;政黨則可派出其黨員旁聽,以了解「官場文化」,各取所需。看官,你認為到時開會,飲的是波爾多產的紅酒,還是國產的竹葉青?

(三)浪費公帑比嚴重經濟衰退先來一步

唐司長表示開新稅是為了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嚴重經濟衰退」。經濟預測這回事,還請交由各大學以及投資機構作出科學的分析,相信比憑空想出下一次衰退「分分鐘大於上一次」更為理性。不過,《蘋果批》發現,儲備可能會在經濟衰退來之前被官僚花光。翻開最近的報紙,很容易便會發現有關浪費公帑的報道。例如,月前消防處被屬下的職員質疑,花八百萬引入的「五常法」的成效。又例如,路政署被揭發,於○四年批出三億的合約,因個別官員的大意,封路費由「每五十公尺五十元」寫成「每一公尺五十元」,令政府多付五十倍的價錢。另外又有教統局因殺校而浪費新建校園,合共損失八億元……總之每天翻閱報紙,必定會讀到有關浪費公帑的新聞。據說,開徵銷售稅可為庫房帶來每年二百億的收入,當中有多少用在政策改變帶來的浪費,或是用來填補官員疏忽大意而導致的不必要損失,唐司長自然不會公布。
沒錯,新稅的確可以「擴闊稅基」,但觀乎特區政府的表現,手頭鬆了自不然會浪費,最終「擴闊開支」,雖然此舉符合《基本法》中的「維持政府收支平衡」的原則,但付鈔的卻是納稅人。更可能發生的是,政府到時仍然覺得「稅基太窄」──銷售稅只佔政府收入一成──未能把雞蛋分到更多的籃,而把銷售稅率提高,甚至巧立其他名目,如環保稅、膠袋稅等等,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若果政府真的對市民負責任,對納稅人的每分每毫也視如己出,又怎會容許部門腫脹、官僚浪費公帑等事情連連出現?若特區堅守「小政府」原則,三千億的儲備自然足夠有餘。再開新稅,只是將市民的辛勞換成官僚的浪費。唐英年司長,請問誰是「螞蟻」,誰是「蟋蟀」?
(破解唐英年密碼二之二)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