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激發陰謀論。在人類命運逆轉的重大時刻,總有色彩豐富的陰謀論。陰謀論不一定是壞事。西方的陰謀論,充滿推理和創意,例如奧利華史東的《驚天大刺殺》,為一九六三年甘迺廸遇刺編了一個故事:副總統詹森、古巴流亡反共組織、中情局、黑手黨,人人都參與了謀殺總統的陰謀。然而如果陰謀屬實,驚天大刺殺的陰謀團,至少有各行各業各階層至少一千人,不要說千人滙集分司各職,布局精密,要有一個超人的總指揮,這一千人怎會如此密不通風,四十年來,一句也沒有洩漏回憶?
《達文西密碼》的陰謀論也很好看:耶穌有後裔,門徒中有女人,《最後晚餐》洩露了天機。陰謀論不一定愚昧,只要展現作者把想像力細針密織的創作天才,陰謀論為西方提供了許多作品,令這個世界多姿多采。
但是中國式的陰謀論卻與西洋不一樣,缺乏的是創意,氾濫的是嫉恨,例如,「陳方安生是英美勢力的代理人」之類。每當彭定康來香港,中國式陰謀論者就會留意,彭定康會不會跟陳太見面。
如果彭定康見了陳太,中國式陰謀論者就會一拍大腿:「看看看,果然接上了頭搭上線了,彭定康要對陳太部署任務了。」但是,如果彭定康沒有見陳太呢?中國式陰謀論者就說:「風聲緊嘛,他們當然不敢明目張膽,要提防嘛。」
幾天之後,當陳太把孩子送去英國上夏令營,中國式陰謀論者就說:「看看看,怪不得她上次沒有見彭定康,這一次,不就是去述職了嘛。」然而,彭定康如果想扶植陳太上台,為什麼卻披露陳太當政務司司長的時候,要求立法局的議案提交前必須先經港督的行政當局審議的「反民主」建議呢?如果要找彭定康英國主子接頭交代任務,為什麼要直飛倫敦之張揚,不取道漢城轉飛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再飛冰島,在冰島泡幾天溫泉,轉北愛爾蘭,再由彭定康飛到北愛來秘會呢?
還有,英國人要選代理人搞破壞,為什麼只是陳太,而不會是曾蔭權,而且甚至不會是董建華(董建華是彭定康招攬進行政局的),讓董建華來「八萬五」、沙士加二十三條,把香港搞垮了一大半,至今尚未復興呢?而陳方安生,只不過是一層聲東擊西的艷麗煙幕呢?
因為中國式的陰謀論者,只會單線思維,從來不讀阿嘉泰姬絲蒂,也沒看過松本清張,也不看《死亡筆記》,他們的智商太奇特了。對於陰謀論,我只Buy有才華有創意的那種。啓廸想像,充滿娛樂性,不幸這一類作品,只出現在歐美和日本,在一個思想貧瘠的小農社會,是太過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