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俗稱蛀牙。在口腔疾病中,它和牙周病是最常見的首兩位牙齒疾病,幾乎每人都有着多於一顆蛀牙。香港政府從60年代初就意識到蛀牙的嚴重性,所以在自來水中加入了氟氣,使牙齒不易被蛀蝕。
構成蛀牙需要四個因素:糖份、病菌、時間和牙齒;而首三個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我們知道甜的食物都含糖份,但不是所有含糖份食物都有甜味。含有澱粉質的米飯和馬鈴薯分解後就是糖。黏附在牙齒上的細菌只要有足夠時間分解糖份,就會釋出酸性,蛀蝕牙齒。
所以大臼齒的牙坑紋就是最易出現蛀牙。若牙縫沒有用牙線清理,蛀牙也會在牙縫間出現。幼兒如果含着奶瓶睡覺,可能會形成「急速蛀蝕」現象。較年長的人也會因為牙肉退縮而在牙頸位置蛀蝕。
修補牙齒是最好和最經濟的治療方法,醫生會因應不同的情況而使用銀粉、樹脂或游離子填充失去部份。一般補牙的壽命可維持5至10年,視乎蛀蝕的大小、位置、飲食習慣和清潔程度而定。若蛀蝕已經接近或到達牙髓,疼痛就會發生,即需要進行牙髓治療手術(杜牙根),或者把牙齒拔掉。
要預防蛀牙,就要少吃甜食,尤其是有黏性的如拖肥和麥芽糖;還要經常保持口腔清潔。小童可定期接受氟素治療,以及在牙坑紋塗上牙紋防蛀劑。
撰文:牙科醫生馮醫生
逢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