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陸續公布8月經濟數據,顯示宏觀調控措施開始見效。其中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5%,較7月份顯著回落5.9個百分點。另外,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亦指出,貨幣增長過快的勢頭正受控,特別是在兩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後,8月的貨幣供應量較7月明顯下降。
【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公布,今年首8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1%,是連續兩個月回落。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表示,「兩個多月的宏觀調控,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積極的變化已經開始顯現。從最近兩個月的形勢來看,投資增幅已經明顯出現了減緩的趨勢。」反映宏調在投資領域已經見到積極成效,目前不需要再推出新的宏觀調控措施。
人行發1200億債券
另外,《上海證券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8月份初步統計顯示,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增長17.94%,略低於7月的18.4%;新增貸款189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6.13%,數額略高於7月的1718億元。
不過,資金氾濫問題仍然嚴重,人行昨天發行1200億元一年期票據,數量是上星期的2.4倍,創下最近半年最高發行量。交易員指出,由於市場流動資金充裕,這批票據孳息為2.8278%,與上星期比較變動不大。
雖然中國正面對內部經濟過熱,外貿環境卻有不少隱憂,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發表報告指出,美國經濟未來數季將出現放緩,中國的出口增幅亦將降至約15%,屆時經濟增幅將較今年第二季放慢1.2個百分點,電子製造、航運、家具、紡織等低端行業因而會受負面影響。
麥格里證券中國經濟師PaulCavey指出,現時出口行業的工資,佔總生產成本不足10%,未來工資可能每年上升10%,將會削弱中國的出口競爭力,5年後更可能被越南及印度趕上。
IMF倡再加息抽資
人民幣兌美元昨天收報7.9465,較周二輕微反彈77點子。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報告指出,中國需要提高滙率彈性,以增強貨幣政策的效力,而且可能還需要調高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以抽走銀行體系中多餘流動資金。
里昂中國宏觀策略員AndyRothman認為,中國工業活動和盈利增長正在放緩,通脹維持在低水平,內地經濟並非過熱,未來若再有宏調措施,將主要針對提高借貸和投資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