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趁年輕輸一次大錢

曾淵滄專欄:趁年輕輸一次大錢

招行(3968)上市,城中富豪紛紛「內部訂購」,這等於塞錢進富豪的口袋,我們這些小股民只能希望運氣好,申請抽中。不過,我倒有個變通的建議,那就是買國壽(2628)股票,這可以變相「內部訂購」大量新上市的內地優質國企股,保證獲配。
讓人民幣外流到香港買優質國企股是中央政策,這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流到香港來持有港元資產,港元與美元掛鈎,也就等於持有美元資產,不必擔心造成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不會讓錢流到西方國家。香港畢竟是一國兩制中中國的一部份,因此大量優質國企來港上市的同時,也必須讓一些人民幣流到香港來買這些優質國企,這包括社保基金及國壽。因此,買國壽相等於自己也成了城中富豪,獲得配售新上市的優質國企股。
最近,市場又傳人民幣的升幅可能會擴大,是的,近一段日子,人民幣幾乎每隔數天就創新高,但是我認為,擴大升幅的可能性不高,所謂創新高,只不過比前一天高0.01%罷了,要連續創100次新高,滙價才能提高1%,我沒耐心等。
在《壹週刊》寫財經專欄的東尼出版了一本書《富足一生》,內有東尼自己寫的一篇回憶錄,我有樣學樣,也寫了一篇回憶錄,發表於9月號《信報月刊》。很高興,林行止先生在《信報》寫了一篇推薦文章,評為我的最佳作品。

慘痛教訓經驗寶貴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向《信報月刊》投稿後,收到林先生一篇親筆信,勉勵有加。那封信被我視為珍寶,收藏至今。我發表在這一期《信報月刊》的回憶錄非常長,寫了30多張稿紙,從我小時候談起。我10歲的時候,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父親逝世了,因此我對待金錢的態度比一般人早熟,11歲就想了解甚麼是股票基金,當然,過去數十年的投資經驗,並非一帆風順,慘痛的教訓也不少,沒有慘痛教訓是不可能成熟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在第一場大股災裏虧掉很多錢,才能真正學到經驗。當然,虧大錢的年齡愈早愈好,人還年輕可以東山再起,而且所累積的財富也不多,虧完了還可翻身。林先生在他的文章中鼓勵我多寫慘痛的教訓,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對讀者也是更有益。多數財經專欄的作者都不願提慘痛的教訓,因為擔心這等於說自己不是投資高手。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