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款10萬元設圖書館<br>天水圍缺康文設施 蘋果基金伸援手

撥款10萬元設圖書館
天水圍缺康文設施 蘋果基金伸援手

天水圍區人口達28萬人,惟目前只得一間臨時圖書館,有區議員指政府規劃區內公用設施的進度遠落後於人口增長,青少年及家庭欠缺宣洩情緒及休閒途徑,間接衍生社會問題。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考慮到這個「封閉社區」的需要,早前撥款10萬元,讓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區內成立小型圖書館,增加社區及家庭的凝聚力。

引進外界資源,改善天水圍社區居民生活質素,是今次在天恆邨成立小型圖書館之目的。負責計劃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業務總監陳佩儀姑娘表示,目前社區內的大型設施,包括圖書館、游泳池、體育館、運動場等,均集中在巿中心嘉湖銀座一帶,對於天水圍北的居民,包括天恆邨居民,使用這些設施就顯得百般不便。
陳姑娘說,有家長為了帶子女去圖書館,又不想破費乘車,於是花半小時由天恆邨步行到嘉湖銀座圖書館。她續說,該區以低收入和新移民家庭佔大多數,缺乏社區資源下,生活無選擇,且長期困在區內,沒法拓闊眼光和充實自己。

藏書三千供借閱

今次獲蘋果基金撥款103,000元建立小型圖書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得以在天恆邨中心會址的活動室內,闢出小型圖書角,現藏書3,000本,其中九成是新書;其餘舊書則由街坊捐出。陳姑娘表示,為了趕緊在暑假期間,即8月1日開放,不少家長義工也落手幫忙包書、蓋印及編書目等。
陳姑娘補充,該3,000本圖書包羅萬有,包括兒童故事書、小說、科技、文學、大自然及手工藝等,且有適合家長閱讀的教育和心理系列等。另外,計劃中亦加設了閱讀獎勵計劃和講故事小組等,務求讓區內人士多些參與及使用設施。
就讀小三的穎雅是書迷,一日可看五至六本書,她不諱言公共圖書館太遠,一周只能去一次。現時邨內有了這間小型圖書館,差不多每逢開放時間她便會到來。她說,「睇多咗書,認嘅字亦多咗。」
穎雅母親則說,「依家借書方便咗好多,唔使帶住三個仔女行咁遠。」另一家長陳太指出,可以多些機會在圖書館內與子女講故事,培養親子關係。

助預防街童問題

南亞裔男童偉國間中亦前來看圖書,「我屋企得五本圖書,睇完又睇,公立圖書館剩係去過一次。我好鍾意呢個圖書館,好靚、好多書,」
陳姑娘說,自該圖書館成立以來,會員人數激增三成,期望圖書館能吸納更多會員,減少小童在街上流連的時間,相對可預防「街童」問題。
社署臨床心理學家馬綺文表示,閱讀活動對兒童會有多重裨益,透過定期閱讀,不單可提高兒童語文能力,其心智發展及情緒控制的能力亦能獲得幫助。例如故事書便可培養兒童幻想力;而一些知識型的書籍,則可讓兒童擴闊眼界,不再局限居住的社區。另兒童接觸勵志書籍,可透過參考書中主角經驗,即使遇上挫折或困難,亦不會輕言放棄,變相增加兒童的自信心。
馬綺文指出,子女在閱讀過程中,若家長能陪伴討論書本內容,親子關係亦會得到改善。

南亞裔男童偉國很喜愛逗留在新圖書館內看書。

家長義工合力編書目,配合圖書館開幕。
機構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