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收藏家都有戀物狂,為對象如癡如醉,在旁觀者眼中,直如瘋子所為,尤其親人最唔畀面。但捫心自問,大家又何嘗不是收集狂,你收集回憶、我收集慾望;我戀物成狂,你又何嘗不是對故事如獲至寶!臨床心理學家何念慈說:「我們擁有的物品其實是個人身份的延續,我們需要一個集體回憶的記錄,如有人願花時間去掌握自己的回憶是好事,尤其香港人咁忘情。」其實在香港這個生活空間鬥爭最激烈的戰場上,一群另類收藏家早已建立了自家的主題公園。
記者:馮敏兒
攝影:林栢鈞、陳盛臣
收收埋埋 尋快樂之源
儲物文化,香港早種,而且種得深,有人愛Batman愛得自己變身超人奪好巿民獎、也有因儲物造就更美好的兩性關係甚至家庭、還有偉大得希望留下歷史點滴。其實真不難理解,人生有所求,抑鬱,自然離他們遠一點。
獸醫小姐 造就西瓜情緣
1994年遇上一隻美麗的西瓜筆袋,從此情迷西瓜的西瓜小姐Kate與男友阿飛便一起收集,至今最少有400件以上的「西瓜品」,家具、拖鞋、洗手液、日本矇眼扑西瓜、砧板、挖耳座、揼骨、衫鈕……把自家變成一個西瓜主題公園!
可是你猜錯了,Kate非愛食西瓜,一本名叫《西瓜》的小說亦只買不看,意外的是男友阿飛雖愛食西瓜,但對西瓜精品本來無關痛癢,受影響下變成習慣,成就了他與西瓜小姐間的感情橋樑。他們說最有意思是每一件有關西瓜精品來源的人和事都構成美好的回憶,但有次以為遺失了3分1,萬念俱灰下曾經一度用千百個理由想過放棄,最終當然沒有,唯一的破壞者,就是家中的愛貓卒卒和愛狗胖胖,合作無間,卒卒負責撥落地下,胖胖隨口咬爛!因為西瓜小姐其實是獸醫,同時愛貓愛狗。
蝙蝠世家 攞好巿民獎
因為欣賞蝙蝠俠的正義感,他沒有超能力,純以科技和財富對付罪犯,連占士邦都係抄佢,所以早在17年前,被Matthew封為偶像,結伴人生路,還因為Batman的正義感,令他真的攞了個「好市民獎」。話說一晚他發現有人偷旅遊車,於是驅車沿途跟蹤,一路向警方報告賊蹤,在電話那邊的老差骨,還未破案就已經說:「你攞硬好市民獎!」
太太Wendy自10年前結識後,愛屋及烏同樣成為蝙蝠迷,此後他倆一起在深夜收工,恍如夜行蝙蝠,日常生活用語亦是:求救、攞蝙蝠燈、蝙蝠傘嚟喇、開架蝙蝠車來……家中除了生活必需品就是蝙蝠俠,搬了大屋更要貢獻給蝙蝠俠。好在,除Batman外,他們對其他消費一概不為所動,否則……
歲半大的蝙蝠BB家而,那次見大量蝙蝠收藏拿出來,還未識說話,就「嘩!」的一聲叫了出來,睇展覽時認得是自己家中所藏,更不願離去,認定Batman猶如親人。可能值20萬的收藏一朝變賣可以換麵包,就當強積金吧,已經想好老了就賣掉,不要阻着女兒,現在逐一拍下的照片,正是準備囑咐女兒當他倆過世後要帶埋落棺材,等死後也可天天拿來看!這份此志不渝,背後還有一句:「因緣而聚,緣盡而散!」結緣、為其瘋狂、別離或不再愛佢,原來早已心中有數。
衫招牌收藏家 鬱結生活添快樂
10年前剛出來工作執教鞭的Yucca,開始自己有錢買衫,見新衫連着的招牌好靚就隨意留下來,不經意間成了習慣,約1,000個招牌代表了差不多同數目的衫,然衫都掉了,招牌還在。她感慨說﹕「生活不着痕迹,10年就過去,但收集起來的東西卻可以勾起許多美好回憶。」其實她樣樣都試過收集,小時就收集過文具、香香的擦膠,但她對那些要好辛苦、要追、要排隊才能得到的,她認為造作。雖然是招牌收集狂,她亦只試過一次為個招牌而買一件衫。她說教書工作勞累,生活鬱結,希望透過這點滴,給自己帶來一下歡樂。
環宇菲林筒 留芳頌
羅健章先生自己在大圍顯徑邨開沖印店,因工作關係接觸大量菲林筒,自從7年前突然留意到世上原來還有許多不同款式的菲林筒,便不經不覺收集起來,如今總數已達200餘個,來自世界各地,「目的就是為了留給將來的小朋友看看菲林這回事。」
狂儲微細食物 有減壓作用
Mandy3年下來用了超過$5,000,差不多全數擁有兩間日本廠所出的精緻食物模型,她可能會埋怨自己冇錢開飯,但轉頭又會去買迷你食物模型,一個月沒見到新貨就身痕,原則是唔靚唔收集。原來Mandy讀的是醫療科學,工作時常用顯微鏡看微觀世界,愛上迷你食物大抵不是偶然。「見到自己的心頭愛很有減壓作用,尤其去搵的過程,更帶來好大的滿足感。」
收藏有助記憶
棟篤笑匠張達明的太座何念慈原是臨床心理學家,她說:「我們收藏自己的獎項、照片是一種情感的依歸,為我們帶來快樂的感覺。我們害怕自己會忘記它們,於是通過物件抓緊美好的回憶。作為一種行為,收藏對記憶有幫助。所以收集狂唔怕憂鬱症,憂鬱症患者特色是無晒精力,對一切失去興趣,如果在康復階段找到一件對他有興趣的事,從收集自己的舊相,甚至追明星都是好事。」
「但極端例子如一屋都是垃圾或收集舊報紙成狂,就是收集垃圾癖,那是一種『強迫性』的症狀,當事人高估物品對他的重要性,同時低估自己可以搵返那東西的能力。害怕自己會忘記過去,又不知怎樣尋回,基於扭曲的想法而做出怪異的收藏行為,才會令人擔心。」
村上春樹去睇心理醫生
原來有種治療儲物癖的方法叫「沙箱療法」(SandplayTherapy又稱沙遊療法),是邀請病人去玩一個把不同類型的迷你公仔放入沙箱內的遊戲,透過模型,治療師可以幫助病人重新組織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兇殘到馴良的動物、人、屋、交通工具等象徵物件,發掘深層意識。最近台灣新出了本寫於10年前的《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竟然是村上春樹去睇心理醫生的對話錄,書中大量提及甚至應用沙箱療法,過程中村上小說中的夢境、意像等等他所收集的符號,被一一破解,對手可是日本文化界另一天王河合隼雄,他是日本第一位榮格學派臨床心理學家,把沙箱療法帶去日本,還為「夢王」村上春樹解夢來呢。
拜物小姐戀物誌
從村上春樹我們見到好多不同層次的戀物狂,他本身就是意像的收集狂,其實香港也有一個女孩子如村上一樣,收集自己的夢,建立戀物誌網站,她自稱「拜物小姐」名字叫嘉,她在這個網站上收集了自己的59首詩、5個劇本、21篇小說、評論、攝影,還有夢。她說:「戀物、愛物、拜物有些甚麼問題?至少我忠於自己,比起有慾不肯認的人,我不覺得自己比他們差多少。」前幾天她夢到:「看見自己住的……村裏突然的出現了幾只灰白色的狼……我拿起了碩大的一柄刀,原是打算自衞,然而被狼發現了,立刻手起刀落的,把狼殺了個身首異處……」真怪自己膚淺,能瘋狂收集的,竟遺漏了抽象意識!
網址: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