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世界:攻伊戰不能半途而廢

美國與世界:攻伊戰不能半途而廢

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

當民主黨轉向投入反戰集團,當支持戰爭的民意持續下滑,當部份原先替戰爭背書的人紛紛奚落伊拉克戰爭之際,我們就必須正視立即撤軍的問題了。且讓我們誠實以對,棄守伊拉克有兩種論述:其一,伊拉克不值得我們再駐軍;其二,無論值不值得,美國最後都是輸家。
第一種論述最近由約翰凱瑞提出:「伊拉克不是反恐戰的核心,但總統卻不停地說它是,總統一直想強迫美國人接受這種說法。但那是錯的,那會使我們失去在這個區域行動的能力。」
這真是荒謬。如果美國撤走了,伊拉克的中央政府就會垮台,受益人將是伊朗、敍利亞及阿蓋德這三個當今世界上的恐怖要角,那不但是他們心理戰的勝利,也是領土戰的勝利。阿蓋德會在美索不達米亞取得基地;敍利亞及伊朗將分享伊拉克政府遺留的勢力範圍。

應否就此撤兵

我們可能因此造就一個獨立的庫德斯坦,讓它成為美軍的基地,但在此紛擾地區的美軍將所剩無幾,只能算是一個悲慘、聊以自慰的小獎。
人們大可爭辯,我們應讓侯賽因留在原位,畢竟當時情勢還算穩定。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即使假設這些批評者都是對的,那麼凱瑞早該在四年前、在他態度反反覆覆,但最終對開戰投下同意票前,就提出這論點。現在伊拉克憲政政府垮台,無疑將是恐怖力量的一大斬獲。另一個支持撤兵的理論是,我們已輸掉這場戰爭,因此再讓美軍為這場無法逆轉的戰爭喪命是沒有道理的。
過去數月,有一項愈來愈荒謬的爭辯,那就是「內戰」一詞的定義為何,以及伊拉克是否已陷入內戰。

制服致命威脅

當然伊拉克正面臨內戰。早於身為少數族群的遜尼派,不願接受侯賽因的社會復興黨敗亡,而企圖對因為美國入侵而取得統治權的多數庫德和什葉族發動攻擊時,內戰就已展開。問題是我們能否打贏,也就是說,我們能否留下一個能正常運作、自給自足,而且對西方友善的憲政政府?
這端賴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政府能否挺得住兩個潛在的致命威脅:遜尼派的突襲及激進什葉派領袖薩德爾的挑戰。大多數遜尼派並非為了意識形態而戰,而是為了分享權力與(石油)金錢。因此與他們達成協議極有可能,而且收編遜尼派,將可大大減少暴亂。即使是現在,叛亂分子雖有能力屠殺百姓,或用路邊炸彈炸死聯軍士兵,卻從沒有展現過足以推翻政府及贏得內戰的團隊力量。(看看卡斯特羅、毛派分子及北越。)

須為自衞而戰

我們駐巴格達的大使已力促馬利基政府展開協商,他還敦促該政府正視薩德爾民兵逐漸擴張的內部威脅。這支部隊最近發動多起宗派暴亂,還威脅要讓中央政府邊緣化並取而代之。
薩德爾興起的唯一正面意義,是打散了一統的什葉派陣線,這使跨宗派(遜尼──什葉)的交易及結盟有機會發生,但這也得靠伊拉克政府有意願與遜尼派談判,及能果斷地拿薩德爾開刀才行。
上周四,馬利基接下了伊拉克武裝部隊的管控權,這是一支可以維護國家安全的部隊,他必須展現使用這項權力的意志。美國人民會支持高尚、必要的理想,而不是無法取勝的作為。然而,若沒有願為自衞而採取行動的中央政府,這場仗就無法得勝。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