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最後一年的跛腳鴨管治往往陷入拖拖拉拉的局面:白宮內的總統繼續誇誇其談,全國政界則聚焦討論繼任人選,但仍有既定的離任日期和競選機制。英國現正陷入跛腳鴨時期,但既未訂出首相卸任的日子,也沒有繼任人選公開競爭的制度,拖拉的情況更加不堪。
2005年英國大選前,貝理雅曾明言工黨若勝出選舉繼續執政,他任期屆滿後不會連任。現在看來,這番話頗為不智,自此政壇和傳媒不斷揣測他何時退位讓賢。他已暗示在2008年退下來,由他的強勁對手、財相白高敦接任。這個人所共知的想法似乎有太多假設。
過去一年來,貝理雅的聲望江河日下,保守黨找到一位可帶領他們贏出大選的領袖卡梅倫,白高敦則愈來愈焦急不安。貝理雅一周前在報章訪問中說了些不當說話後,黨內不滿他的勢力開始有所動作。多位工黨國會議員(其中幾位屬於白高敦派系)聯署致函貝理雅,明確要求他退位;幾位初級政府官員則辭職抗議。貝理雅跟白高敦私下會晤了好幾次,氣氛並不融洽。結果他在9月7日宣布最遲於明年這個時候離職,又承認過去一周「並非工黨的最佳時刻」。
一年仍然太久。貝理雅整體上幹得不錯,這也是上次大選時,本刊支持他而不選擇保守黨的其中一項原因。但他的職責是治理國家,而非拖延時間。最近的黨內權鬥,對工黨以至英國並無好處。
貝理雅希望多留一年半載,以推動連串改革,例如給予學校更多自由,增加公營醫療的競爭等等。但他的改革建議早已獲內閣支持,事在必行。現在對他來說,最危險的是若工黨認為他的離任時間表仍然太遲的話,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星期內攆他下台。若貝理雅能訂出一個確實的日期,於今年底或最遲明年初卸任,便最為理想。
然而,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並非貝理雅何時退位,而是如何選出他的繼任人。
白高敦的支持者提出,首相換班的過程應「暢順而有秩序」。此想法甚危險。工黨以至英國需要一次針鋒相對的領袖競賽,透過雙方的辯論,讓黨員和選民得知下任首相的施政大計。
財相白高敦掌管英國經濟,政績固然不錯,但他和貝理雅多年來的明爭暗鬥,使人不得不懷疑白高敦當上首相的施政方針。過往他跟首相意見不合時,屢次訴諸工會的支持。若他執掌大局,政策會向左傾斜嗎?他打算加強政府的權力,抑或像他對待英倫銀行般,堅決推行自由化呢?面對這一連串問題,白高敦的支持者竟提出封建年代的答案──讓他繼承大位後,真相自有分曉──實在令人難以放心。這畢竟是現代政府的換班,並非中世紀的公爵承襲。
與其設想白高敦無風無浪,順利繼位,倒不如想像有一些強大對手,包括那些自詡比他更嚴格遵守貝理雅路線的人士,出來跟他競逐。白高敦也許不喜歡這想法,但長遠來說這對他也有好處。若他不是以指定接班人的方式,而是透過公開競逐贏得黨內的領導地位,相信會更容易取得黨內的團結支持。
因此,貝理雅先生,請訂出確實的卸任日期,讓首相競逐開跑。跛腳鴨首相並非理想的動物,但跟跛腳鴨總統一樣,仍然有管治國家的權力。即以推動法案在國會通過而論,訂下離任死線很可能更有幫助。工黨內的激烈反抗情緒,也許會因為他即將離任,而轉化為歉疚念舊的忠誠。況且,繼任人從來不會反對偉大領袖的最後願望。但假如貝理雅久坐不退,使政府領導層內外爭論不休,權鬥不息,那只會傷害自己,以至自己的國家。
The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Londo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