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貝理雅宣布一年內辭職,財相白高敦身為熱門的首相繼任人,表示「支持首相任何決定」。換了第三世界的其他地方,如果一個老酋長宣布「我想退休」,他的「接班人」萬一歡天喜地率領族人附和:「熱烈支持老酋長退休的決定」,隨時會掀起一場部落的血腥暴亂,燒房子火光熊熊,哀鳴震天,最後是那個多嘴而一語洩露了天機的「接班人」的人頭被縮小製成一個髑髏,成為老酋長掛在頸際胸前的其中一顆念珠。
白高敦想當首相,想得垂涎三尺,在英國已經家喻戶曉,而且成為民眾茶餘飯後的笑料。在英語世界,想當總統、做首相,不是甚麼值得聲討的壞事,英文的Ambitious,不是華文所謂「有野心」,其中並無足以咬牙切齒的陰謀,也不會激起槍打出頭鳥的嫉恨。一個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有理想,希望當領袖,在競選中向選民的老闆自我推銷,只須雄辯滔滔而陳詞,不必假惺惺而謙卑,白高敦從來不必在貝理雅身邊以三分一屁股坐着櫈子,雙手放在膝上,他不止一次明言暗示:「不錯,你的位子,我就是想坐,我覺得我會做得比你好。」白高敦不必因此而抄家沒籍,他的頭顱不必高高掛在一座城門之巔,讓進出城的牛車和腳伕仰視而自警。英國是議會民主之母,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仍然是世界先進政治文化的當然代表,可謂人類之大幸。
貝理雅一早就對白高敦感到厭煩,半生的友情,就此讓權力腐蝕了一大半。貝理雅的一黨也一樣攻擊白高敦,指他迫位無道,奪權無情,提早令首相淪為「跛腳鴨」,貝理雅也不免懷恨之心,來個雞飛蛋打,扶掖黨內其他對手如最近反恐有功的內政大臣韋俊安接位。人性的陰暗面,不論是戀棧權位還是貪婪金錢,不論東西方,都是一樣的,但制約人性陰暗的貪慾,卻必須有一套公正的制度。貝理雅固然或暗恨白高敦入骨,但扶植哪一個接班人,不由他一人決定;即使白高敦想當,也必須經過民主的面試。何況白高敦之外,還有兩大在野黨,保守黨領袖卡梅倫年方三十九歲,民望比工黨高,國家的大權不是皇帝手上的一柄「玉如意」,看中哪一個嬌媚可人千依百順的女子就可以隨意把「玉如意」往她手裏一塞。英文的「大選」一詞,俗稱Gotothecountry,在國會裏,在野黨領袖可以挑戰首相:有種你現在就解散國會,Let'sgotothecountry──讓我們到鄉野去吧。Gotothecountry,就是交給全國來評理,讓選民來決定。好像挑戰一個對手,到野地上打一場球賽、到池塘裏游一回泳,既有體育的競技精神,又有文學的寓意,這句俗話,真是胸襟海嶽,氣象萬千。
英國已經不是帝國,但英國首相換屆前後,往往是全球矚目的大新聞。貝理雅說,今年的工黨大會,將是他身為首相出席的最後一屆,工黨的大會在英格蘭北部的曼徹斯特舉行。曼徹斯特是英國工會運動的重鎮,是馬克思預言共產革命必將爆發的一座幻想的聖城,是工黨的誕生地,相對於倫敦,可謂英國的紅都「延安」。貝理雅在位近十年,工黨全盤右傾,摒棄了工會和社會主義的歷史陰影,因為他知道經歷了戴卓爾夫人一代,馬列和社會福利主義的教條已經破產,工黨想掌權,不可能令時光倒流。貝理雅上台後清除左派,跟隨布殊攻打伊拉克,不但背叛其青年時代的理想,而且出賣了許多同志的希望。但不如此即不足以令久沉不振的工黨再生,英國的政治家都很現實,貝理雅十年,倫敦的房地產上漲三倍,帶動了全國的經濟信心,歐盟新局,機會無限,貝理雅提供了歡欣樂觀的氣氛,伊拉克之戰卻成為民望的轉捩點。
英美的關係特殊,英美聯盟,戰無不勝,但英國必須以牛津劍橋的精英大腦,影響美國牛仔過份發達的四肢。貝理雅之成,在於順應國際潮流的精伶,貝理雅之敗,在於外交智慧的貧乏,在伊拉克戰後的民主選舉之中,英國擁有豐富的殖民地管治和撤退的經驗,卻無法擔當電影《沙漠梟雄》裏統合阿拉伯人抗擊土耳其侵略者的駱駝戰士,「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歷史使命。在這方面,冷戰結束了,邱吉爾、列根、戴卓爾夫人都一一走進歷史,全球都缺乏第一流的亂世雄才,「世無英雄,致使豎子成名」,白面書生貝理雅雖不是上馬殺賊、下馬吟詩的大政治家,但不要緊,在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英國的選民總會作出最智慧的決定,回首六十年,英國人在戰後踢走了顧盼自雄的邱吉爾,在帝國解體時選擇了謙恭寬容的艾德禮,眼見蘇彝士運河危機勢色不對,馬上用選票請走了艾登;六十年代,當富家公子甘迺廸崛起白宮,英國選民又用了老成持重的麥美倫來輔弼制衡。有一套莎劇的薰陶,英國人把人性的榮光和陰暗都看透了。理性、寬和、幽默,而又懂得自嘲,這樣的國家,權力交接,是絕對不會翻車的,對世界的影響力,是會長久而深遠的,只要你對人類文明的智慧仍然有信心,深信這個世界,並不是人人都以一個老酋長在胸前掛一串縮小的髑髏念珠的國情裝飾為終極之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