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現代史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當它們在1990年股價向好時,表現好到「一飛沖天」;但當它們在2000年初表現轉差時,股價就一直跌下去。從基金評級機構晨星的基金類別表現來看,截至今年7月,科技傳媒電訊股票基金類別,在過去5年來仍錄得平均3.65%的虧損,是所有基金類別中表現最差的一類;今年年初至今,整體表現為1.39%,回報少得很。
當然,相關股票當中亦有例外,其中一隻就是網絡搜尋器Google,自它兩年前上市至今,股價上升了接近3倍;蘋果電腦在過去5年間亦攀升逾6倍之多。但這些股票卻未能把整個基金類別從下跌中拯救出來。加上近年多家科技公司被醜聞所影響,令相關股票成為被拋售的對象。
增長前景獲認同
然而,科技股也曾經有其光輝的時候。1994年Mosaic瀏覽器及WorldWideWeb的出現,令網絡開始引起公眾的注意。這種可以低價在短時間內接觸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人士、向他們銷售及通訊的技術,令傳統商業包括廣告業、郵購銷售、顧客關係等因而改變。網絡成為一種最佳的與客戶溝通媒介,並引來不少風險基金的投資。
很多科網公司都紛紛上市集資,即使公司沒有任何盈利紀錄,也成為被追捧的對象。從1996至2000年期間,納斯達克指數便由600點升至5000點,很多投資者因而一夜暴富。直至2000年初,投資者開始意識到科網股已形成泡沫,在幾個月間,納指便由5000點大瀉至2000點的水平;2002年指數已下跌至800點。
2001年底、2003年春末,科技股都曾強勁反彈,但投資者仍對相關股票避之則吉,過去4年來已到了談科技股色變的地步。近期情況有了轉變,今年7月中,有大型證券商已向旗下的亞洲客戶發出電子郵件,指湧入亞洲的外資資金主要流入科技、金融、能源與消費性股票。事實上,納指自7月至今已反彈近9%。
當納指反彈後,IDC便調升了全球第2季個人電腦的預期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6%。研究機構Semico亦預估,去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業額增長2%,今年會增長8.1%;2007和2008年則分別有19.8%和18.1%的增長。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則在8月初跟進預測,指今年下半年半導體行業增長速度將超越上半年。SIA主席GeorgeScalise甚至強調,行業的實際狀況較紙上數據還要好。
買基金風險較低
科技股在近4年的網路泡沫和假賬風雲洗禮下,公司正不斷將手中多餘的現金還給投資人。根據相關報告顯示,美股目前的平均殖息率為1.8%,歐洲股票為2.5%,而科技股的現金殖息率則達5%以上。除此之外,科技股的PE已降至少於20倍水平,整體基本因素亦持續好轉。
正所謂「人棄我取」;在散戶投資者仍未從過去歷史中恢復過來的時候,或許現在是投資科技股的好時機。當然,投資科技股所要承擔的風險亦相當高,短線波動可以很大,所以,筆者建議投資者最好以基金形式分散投資於科技行業,同時避免買單一行業基金。然而,不同基金在科技領域上有不同的投資比重,讀者們最好了解一下所持基金在這方面的投資,看看自己需要承擔甚麼樣的風險。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