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 聞 - 彭浩翔

網 聞 - 彭浩翔

近日《蘋果》在報紙上推出News@Apple網聞版,報道有關網絡上消息。長久以來,互聯網這空間一直跟傳媒有互動關係,可是報紙在時事A版內,正式開闢網聞版,就是個象徵意義。
網絡資訊浮面,直接影響主流大報。問題是如何鑑定網絡消息的真確性。網絡世界從來不受監管,我們既可掩飾身份,不負責地放縱我們的想像。但怎樣釐清當中真實和虛擬的程度?當然互聯網上我們沒人拘泥於MSN上對方所說的身份和說話,因為你不會盡信,凡事打折。一張照片,也可能經過Photoshop加工。
要是報紙上的時事版,我們所用的標準就有所不同。新聞圖片加工合成,在新聞道德上是不容許的。同樣,我們講究文字的精確度,近年屢次揭發《紐約時報》等大報作者,偽造專題報道的消息。
可是今天把網民消息報道出來,該如何界定?近日有篇報道提到有一名網友稱,在大埔太和邨麥當勞,有五十名學生相聚,互抄暑期作業。看到此報道,不少人會認為現在學生道德風氣敗壞,只是這新聞的真實程度又有多少?報館無法追查,它在網上出現,就是笑聞一則,印在報紙則成了事實。
當然可能有人說,這是大驚小怪,目前報章雜誌上的消息,對市民來說,也會打個折。你這種想法,就是比較old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