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娜有必要在眾目睽睽下把自己釘上十字架嗎?對我來說,這關乎個人選擇,還有,釘得好不好看。前一項多講無謂,而且不管出發點是什麼,收到的免費宣傳如此多,縱使作為純商業計算,也是釘得超值。後一項,我可以告訴你,由前座正中位置看過去,美麗得教人窒息。報上照片焦點集中在受難者,忽略了背後放射性的金光,其實那才是整個設計的精華所在。缺點是視線限制太高,我在巴黎的座位稍側,效果就和倫敦差天共地,帶kitsch味的悲愴欠奉。地獄下過了,現在去到「我不釘十字架,誰釘十字架」的地步,嚴肅教徒覺得被冒犯情有可原,無信仰者則欣賞意外的幽默。
當然那未必是她的原意:這一個環節的主題是救苦救難。她鼎力支持非洲馬拉維的愛滋孤兒,雖然風風月月之中打出無助大眼睛幻燈片有點突兀,尋歡的根本沒有攜帶良知進場,苦心掉在聾耳朵,出一分綿力的心意還是值得尊重。況且的士高和愛滋的關係千絲萬縷,不能說出師無名。不像反戰──戰當然是應該反的,我們不是都以打落門牙和血吞的勇氣支持她那張《美國生活》大碟嗎,無端端以布殊乞人憎的大頭刺激情緒,只是皮肉的煽動,沒有深度可言。
至於例牌自摸和爆粗,「指定動作」痕迹太露,只令人為她感到尷尬和疲倦。摸了這麼多年,手勢再好也很難引起高潮了,而並非發自真心的抽送問候,也早就失去顛覆意義。如果你問我演唱會樹立了什麼生招牌,我肯定答「瑜伽」。四十八歲的身軀,又沒有從小練古典芭蕾,又不是國家隊柔軟體操選手,仍然可以靈活若此,悟性稍高的觀眾,散場後直接拜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