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005)宣布,主管企業銀行、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CIBM)的歐智華(StuartTGulliver),被委任為英國滙豐、美國滙豐、香港上海滙豐及美國滙豐銀行的執行董事。由於美國、歐洲及香港佔集團稅前溢利逾八成,今次歐智華的委任別具策略意義。
【本報訊】滙豐控股昨天宣布,歐智華的新任命由9月1日起生效,但需待監管當局批准才能生效。市場人士估計,現年47歲的歐智華獲委任進入重點附屬公司的董事會後,下一步可能被委入集團董事會。歐智華1980年加入滙豐,04年起任集團常務總監,2000年起獲委任為集團總經理。
滙豐的CIBM業務五年計劃,目前已完成一半,歐智華主管的CIBM部門,過去兩年盈利均倒退,直到今年上半年才首錄盈利增長,稅前盈利升37%,達31.44億美元(佔整體25%)。8月份滙控公布中期業績時,歐智華曾與集團的歐洲、亞洲、美國的三名高層,共同出席中期業績分析員會議,足見其受重視程度。
除了CIBM業務外,工商業務(CMB)亦是滙控重點業務之一,CMB業務上半年盈利能力僅次於CIBM,達到28.62億美元(佔整體23%),增長有21%。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總裁兼行政總裁邵銘高認為,工商業務可繼續佔集團整體稅前溢利比重的22至25%。
不會夥恒生拓內地保險
隨着中小企及中層企業客戶日益國際化,滙豐首個環球工商業務新廣告系列亦於昨天揭幕。邵銘高說,集團全球共有250萬名工商業務客戶,是全球最大的中小企銀行,中小企公司的需要一向被忽略,集團希望加強投資及品牌推廣,發展更多中型企業及小型企業的業務。
至於內地保險業務,他說不會與恒生銀行(011)或平安保險(2318)合作,但會考慮與內地中小型保險公司開展合作計劃,惟目前仍言之尚早。另外,恒生銀行宣布,委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財務主管魏國麟出任恒生的非執行董事,由九月四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