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魚形狀獨特,其肉質肥美,實為美食之一。泰國餐廳泰粮子負責人施小姐表示,魔鬼魚作為食材,在泰國已有很久的歷史,但至近年才在香港流行。她指出,泰式餐廳出售的魔鬼魚都以炭燒為主,配以泰式香料,很能襯出魔鬼魚的鮮味,頗受食客歡迎。
水族店賣一條約百元
嗜吃魚如命的日本人,稱魔鬼魚為安康魚,更將其肉、鰓、皮、肝、鰭、卵巢及胃袋七個部位,稱之為「傳說中的七種美味」。其中安康魚肝,更被視為可媲美法國鵝肝的珍饈。另外,由於其肉質肥美、膠質油脂也比較多,是日式火鍋常見材料。
除了食用外,不少人亦會飼養魔鬼魚以作觀賞之用。北角水族店水族廣場職員稱,飼養的魔鬼魚,身形通常會較細小,大約長四至七吋,其中以藍點鯆較受歡迎:「呢啲魔鬼魚個樣雖然醜怪,但啲花紋可以好靚,顏色好鮮艷,一條百幾蚊已經可以買到。」但由於魔鬼魚愛藏身魚缸底的沙之中,令其觀賞價值大打折扣。
他指出,由於魔鬼魚無論大小,尾部都有毒刺,因此出售前會提醒買家飼養時要加倍小心:「細細力摸吓佢背脊應該唔會有事,但千祈唔好咁大力捉實佢,反抗時掙扎好容易俾條尾刺傷。」
除此之外,魔鬼魚的用途亦不少,其皮可製成皮革用品。事實上,不少港人旅遊泰國時,都會購買魔鬼魚銀包作為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