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事件的意見迴響

偷拍事件的意見迴響

編者按:本版上周發表了三篇有關偷拍事件的評論,即接到不少讀者的迴響,謹錄部份意見於後。

看畢〈壹本便利不能道歉〉一文,作者蔣芸的論點似是而非。
一、應該省視自己有多少見不得光的事。藝人在後台更衣、發展地下情等八卦新聞,與「見不得光」無關,傳媒的追訪只是侵犯他人的私隱。
二、藝人不應該以自己的身體為恥……這一拍引起的效應只有幫助,沒有害處。無可否認,小部份藝人喜歡製造新聞以爭取見報機會,但絕不該以一竹竿打一船人,以偏蓋全。
三、如果你妹妹被人如此偷拍你會怎樣?……我會說,阿女、阿妹,原來你真是走紅了。
這完全是隔岸觀火所說的風涼話,性侵犯或性騷擾不一定是肉體上的,精神上的也可納入其中。作者可以容忍自己的女兒、妹妹受侵犯,並不等如他人有同樣的容忍度。
本人同意作者所言,傳媒有監察社會的責任,也認同香港市民有強烈的好奇心。然而,在無關公眾利益的情況下,傳媒應恪守一般的道德標準,尊重他人,等於尊重自己。
CalvinPangHonSum

*   *   *

終於見到〈壹本便利不能道歉〉之「獨排眾議」大文,一解心中「納悶」。古人有訓:財不可露眼!假如自己小心,絕不可能出現偷拍。
反對行動最前列者,其言其行有目共睹,使人反感!政府推波助瀾,目的明顯,其心可誅。
JosephCheung

*   *   *

不應無限上綱!
女演員申訴產後遭記者追訪,私隱受侵犯。記者採訪藝人得獎、拍片、結婚、產子……皆屬工作範圍,只要不越軌,女演員不應以個人喜惡而扣以「侵犯私隱」罪名。
然而,偷拍更衣此等行為缺德,有讀者罷買抗議,傳媒應自重自律,在得失之間慎重取捨。
亦云

*   *   *

拜讀貴報九月一日刊登的〈偷拍事件的不尋常公憤〉文章,對於文章所指「疲勞轟炸」的控訴,並非沒有民意支持。至少我到今天,仍在等《壹本便利》的道歉或交代。在我看來,事件毫無疑問是《壹本便利》犯錯,道歉是最基本的回應。如果事情是意料之外的另有內情,那也應站出來交代。現在《壹本便利》面對外界的指控沒半句回應,作為一介市民,我也覺得憤怒。如果我有渠道,我會一直提出我的不滿,直到《壹本便利》回應為止。別的報章,不論其用意何在,也算是將我的聲音表達出來。
厲若海

*   *   *

本來只打算借《蘋果日報》的小小空間,替網民向社會發聲,表達一下一群在獨立、不受干擾,和各方面沒有利害關係的公共意見平台上直抒胸臆的網民,在偷拍事件上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並剖析箇中因由。誰知文章面世第二日,即遭「正義報業」(既然他們喜好以正義自居,姑且如此稱呼他們)暗批筆者為壹傳媒打手,更直指網路意見平台「只不過是個別人發牢騷的小圈子,完全沒有代表性」。作為網民一分子,筆者不得不捍衞網路作為獨立意見平台的代表性,以及一眾網民的觀點。
在此先申報利益,筆者的政治和社團背景中,包括身為網.政.廿一會員和公民黨黨員,均和壹傳媒無任何利益關係,本身亦非受僱為《蘋果日報》撰文,故根本犯不着為壹傳媒作辯解,而只是以個人身份陳述己見。
也許網路民意平台在平日只是供一群人嬉笑怒罵的地方,也曾鬧出不少幼稚荒唐的笑話,但這裏同時也曾創造過不少傳奇,如由一群網民自發進行籌款,並在一份免費報章上刊登爭取普選的廣告,和「踢爆」其中一份「正義報章」自編自導自演的「讀者」爭相換領贈品鬧劇等。網民的思考能力、觀察力和行動力,絕對不比社會上任何社群低,而他們之間通過互動交流,很多時可以輕易揭破一些精心包裝的謊言,或更加凸顯歪論歪理的可笑之處。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平台是一個獨立的意見發布和交流渠道,不可能由個別人士壟斷,故在我們發現一些主流媒體企圖向社會灌輸霸權意識時,互聯網就成為一個更可信的民意溫度計,和不受干擾的思考、探索和發言平台。「正義報章」對網路的輕蔑態度,恐怕不是單純出於無知,而是企圖掩飾其對網路意見平台這可以毫不客氣地揭穿他們是「裸體的國王」的小孩之恐懼。
葉耀榮
網.政.廿一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