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最有趣的是,有報道指出,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改善,但大家想深一層,6月份的失業率為4.6%,7月份「意外」地升至4.8%,8月份略為下跌至4.7%,怎可能叫持續改善?因為8月份的失業率仍較6月份為高,只是給予市場一點「甜頭」,告訴大家,美國經濟並非如市場預期般差,大家不用過於憂慮而已。
但是否真的不需憂慮?美股的反應告訴我們可以放鬆一點,但債市的表現卻告訴我們應該認真一點去關注美國的經濟前景。在股債皆升下,其實正正反映看好美國經濟前景的投資者,與看淡的投資者,其實不相伯仲。正面一點去看,在市場未達致一致看好的階段,全球股市與熊市仍有一段距離;但悲觀一點去想,在美國經濟仍有隱憂下,股市的投資者真的要「摸着石頭過河」。
港股升近警戒線
事實上,上周五公布的經濟數據,都是帶着利淡的訊息,只是市場認為有關數據已在預期之內,因此未有作出反映。其中美國7月份的建築開支便下跌1.2%,跌幅是5年來最大,反映樓市並不一定會出現軟着陸。另一個是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由7月份的84.7下跌至82,雖然比預期為佳,但消費信心疲弱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不能否認,只是投資者將壞消息當好消息炒賣而已。
再看一看ISM製造業指數,由7月份的54.7,下跌至8月份的54.5,較市場預期為差,在樓市、消費市道及製造業的活力都出現下調,美國經濟前景為何不值得擔心?如果這些數據仍欠說服力,那麼再看一看就業數據,超過12.8萬份的新增職位,零售業及製造業全部未能受惠,新增職位中,大部份來自醫療人員,建築業沒有受惠嗎?有,商業建築工人。這樣的就算數據,美國投資者認為理想,那麼股市只好繼續升,但戒心不能沒有。
的確,如果從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港股短期要上試17800並不困難,所以近日只建議投資者減持,從沒有建議投資者作出沽空的行動,但可以肯定的是,現水平增持,極不適宜,如想入市的投資者,請先忍耐。持貨的投資者,則繼續提高警覺。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