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題 - 彭浩翔

問 題 - 彭浩翔

記得在小時候,電視上宣傳埃塞俄比亞的災荒,學校老師拿來了愛心麵包。那是一個用鐵皮做的麵包形錢箱,每天傳過來,讓我們將一部分零用錢捐進錢箱內,給予埃塞俄比亞的飢民。那時候的零用錢不多,每天只有兩元,還是很不捨地把五角掉入進箱內,因為對我們來說,小息時不能買一包卡樂B薯片,或喝一瓶可樂,就已叫人痛不欲生。
有同學問老師,他們那邊鬧饑荒,我們可不可以把自己吃剩的麵包捐給他們。老師說因為地方太遠,運麵包去不划算,而且當運到去時,麵包早已發霉。我們認識非洲國家,有兩個地方,一是賑災,二是世界盃。有觀看第十四屆世界盃的小朋友,永遠記得喀麥隆這名字,和它那件搶眼的球衣,正如今年我們認識加納一樣。對我來說,埃塞俄比亞很遙遠,沒想到,十多年後,自己會有機會親身探訪肯尼亞,見證當地的旱災。
沿途上,總帶着一個疑問,為甚麼非洲的災特別多?是蒼天不眷顧,還是制度有問題?是教育的不善,還是戰火之禍延?這點我不知道,亦沒有妄想自己能在這個旅途上找到答案。我們去看問題,了解問題,思考問題,嘗試向正確方向幫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