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就每晚看見月球,賦予月亮很多情思,也想登月實地考察。不過30、40多年前美蘇太空競賽,很大程度只將探月當國力競爭,蘇聯三次無人探月、美國太空人六次登月後就停頓多年。近年探月活動卻又再熱鬧起來,多國都嚷着派探測器叩門。
重拾探月興趣,一個原因是人類表面熟悉月球,卻有很多未解之謎。「聰明一號」要解答的是月球起源之謎。天文學家歷來對此有三套假設,一套指月球、地球有相同起源,第二套指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來,第三套指月球分開形成後被地球「俘獲」。
中日印度將發射探測船
此外,月球為甚麼赤道切面呈欖球形不規則形狀、為甚麼面對地球一面質量大於背向地球一面,及為甚麼每年遠離地球約3.8厘米,都是未解之謎。若能夠解開這些謎團,則可揭示地球起源和發展演化。
探索之後,就是開發。月球估計有100萬至500萬噸核聚變燃料氦─3,又可以大量鋪設太陽能電池板,都有助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問題,又可在月球建基地作探索外太空的踏板。
在這些實際好處推動下,中國、日本和印度都計劃在未來兩年內發射月球探測船,美國更計劃2009年撞月球南極尋水,2018年前派太空人重返月球,月球未來將其門如市。
新華社/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