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飯,聽名字真奇怪。怎麼有魚,又有飯?魚能當飯吃嗎?
生米炊成的是白米飯,把活魚煮熟,便是魚飯了,是老潮州人的叫法,年輕一輩也不懂。
這是一種文化,源自漁夫半夜出海,在小艇中生一火爐,煮滾一鍋海水,捕到魚後活生生投入沸水中,煮熟撈起,用一個圓形的竹籮盛着,一大早拿去市場販賣,竟然在炎熱的夏天,不經冷藏,保存一兩天,還是那麼新鮮,因為鹽是最基本的防腐劑。
在香港,這種文化正在消失,做魚飯的,數不出五家人。
九龍城的「元合」,從前躲在賈炳達道的一條小巷子中製作後,拿到街上的小檔口出售,後來移到衙前塱道。老的一家約滿,當今搬去街尾七十二號新開張,舖頭寬大了許多,又衞生又亁淨,真是不可多得的存生。
至於賣的是什麼魚?也不一定。當天從批發商處看到有什麼最新鮮的,就炮製什麼魚飯,淡水的烏頭則長年供應。
如果你不是潮州人,又不明白這種吃的文化,看到魚飯擺在街頭,有點怕怕,不知新不新鮮,但這個數千年的吃法,從來也沒人吃出毛病,緊張些什麼呢?
除了魚,有時看到大蝦,或活的墨斗,也做成魚飯。蝦肉鮮甜,又彈牙;墨斗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硬,切成薄片,非常軟熟。
烏頭肥美的時候,掀起鱗,全身被黃色的油包圍着,非常好吃,雖說已經冷了,但一點也不腥,尤其是點了普寧豆醬,更是一絕。
魚和酸性的東西也配合得極佳,連西方人也懂得擠大量檸檬汁下去。潮州魚飯,也可以點蒜泥醋吃。
潮州更有一種傳統,那就是用桔油來點海鮮。桔油不止酸,亦很甜。用甜甜酸酸的桔油和龍蝦一齊吃,是仙人的食物,我這個潮州人沒騙你。試試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