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四世同堂話「蒼王」<br>

孔捷生雜文:四世同堂話「蒼王」

「蒼王」就是造字的倉頡。在中華宗祠的族譜裏,他與造稼的后稷、造刑的皋陶、造城的鯀、造陶的昆吾等人並列。
倉頡造字,鬼神夜泣。中國先賢李斯、韓非子、王充等均對他推崇備至,稱之為「史皇」或「頡皇」。
至兩宋年間,倉頡又成了民間俗神,與關帝、財神、灶王爺一般,受到祭祀敬拜,如書吏家中必用香龕供奉倉頡像,名曰「蒼王」。中國人之敬惜字紙,亦由此而來。以前的書館學堂設字紙簍,並有不得褻瀆字紙的戒律,字紙簍滿了,要拿去土葬或者焚化,亦有留至中元節用字紙糊作「孔明燈」的。
文字的起源既然被神化聖化,它就被賦予一種神秘的力量,與陰陽五行、天人感應、讖緯禁忌、奇門遁甲、占卜堪輿都息息相通。今人或將之視為卜巫邪說,但有一項科學實證卻板上釘釘──經電腦掃描分析,毛澤東著作裏用得最多的字彙,第一是「革命」;第二是「階級」;第三是「戰爭」。而鄧小平著作裏用得最多的字彙,第一是「中國」;第二是「社會主義」;第三是「改革」。
倉頡造字,後人造句,足以印證漢代語言學家楊雄「言者,心聲也」的論斷。
亂世梟雄毛澤東獨具革命情懷,不惜付諸戰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氏的理想迷狂,全部源於階級與階級鬥爭學說。

而鄧小平已無世界革命之理想,他有的是一個民族主義者的國家關懷,他明白中國不改革已沒有出路。但「社會主義」是定海神針。鄧小平其實已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原教旨,但一定要保留其政治體制,謂之「四個堅持」。
姑且勿論對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領袖的歷史評價,他們畢竟真是那樣去看事情和想問題的,其間虛假成份較少。到了第三代,《江澤民文選》剛出版不久,未來得及用電腦掃描他的著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在任期內所使用過的江氏「關鍵字」,先後有「反和平演變」、「道德治國」、「三講」、「三個代表」……大浪淘沙,篩選出來的真話只有第一個句式,其餘都是假的。
第四代又如何?胡錦濤用得最多的是「和諧社會」。只不過,第四代核心既不肯與自己共產黨、共青團裏的李銳、蔣彥永、李大同、盧躍剛等精英去「和諧」,更不肯和家庭教會、維權人士去「和諧」……最後到了連一個盲人陳光誠都不肯放過!
聽聞胡錦濤本欲在十七大展銷「黨主立憲」的鳥籠政改,忽而又要打退堂鼓了,連一百年前慈禧太后「君主立憲」的改良舊鞋不敢穿!如果只是胡錦濤個人之刻舟求劍、膠柱鼓瑟,倒也罷了,權當中國人命苦,再等下一輪人事更迭吧。孰料卻是從中央到諸侯幾乎整個共產黨都疾言厲色地反對「黨主立憲」──這還有甚指望?
哀哉,第三代好歹還有一個如假包換的「關鍵字」;到了第四代竟連假貨都銷不動了……不由扼腕浩歎:蒼王在上,香灰已冷;狐兔臨朝,鬼神夜泣!
逢周一、三、五刊出